随着欧洲不再排除俄罗斯全面切断对该地区天然气供应的可能性,亚洲公用事业公司、发电企业和天然气进口商正在为今年冬天迎接前所未有的燃料供应中断而准备。


【资料图】

天然气约占全球能源供应的24%,而在亚洲能源结构的的占比仅为11%。亚洲对液化天然气的依赖性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它们主要依赖海运液化天然气进行发电。

这些国家已采取了一系列应急措施,其中一些已开始实施,以度过需求高峰季节的夏季。这些措施包括短期天然气采购战略、基本服务的电力和天然气配给、削减负荷和实施用电限制

再加上在燃料方面转向煤炭、石油、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等替代燃料,以及在高价下遭破坏的需求,这些因素将有助于亚洲应对今年冬天的天然气短缺。

标普全球大宗商品预计,在天然气采购季的早期和深冬时期,冬季温度水平将影响东北亚进口商和欧洲买家对液化天然气的竞争水平。

亚洲超过四分之三的海上液化天然气需求仍与油价挂钩。假设布伦特原油均价在100美元/桶左右,大多数液化天然气供应价格将维持在20美元/百万英热左右。其余的现货液化天然气将以日韩基准价(JKM)出售,初冬交付价格已低于60美元/百万英热。标普全球预计,不同液化天然气价格对需求的破坏程度将有所不同,南亚和日本的发电行业将出现最严重的需求破坏。

几十年来,日本、新加坡、巴基斯坦和印度等亚洲经济体一直在减少发电中的石油使用占比,改用天然气等更清洁的燃料。但危急时刻已促使许多这些国家重新面向仅存的少量石油发电能力,以应对电力短缺。自去年冬季油价飙升以来,大部分“气转油”的发电能力已经耗尽。

自俄乌冲突以来,亚洲的液化天然气现货采购大幅下降,大部分现货在2022年上半年转移到了欧洲。其中印度等国家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因素,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和泰国等价格敏感的进口国预计将在今年冬天受到液化天然气现货价格上涨的影响。

不过,标普全球预计,日本和韩国将成为成熟市场,其价格弹性不及许多新兴市场,而液化天然气可能会被优先考虑以确保家庭供暖。该公司预计,冬季液化天然气价格将保持在同期水平之上,反映出随着成熟的东北亚买家萌生现货需求,对冬季液化天然气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2022年上半年,由于现货价格高企、贸易逐渐流向欧洲,同时“气转油”成为主流,亚洲的煤炭和天然气使用量有所下降。标普全球电力分析师Andre Lambine表示,可再生能源的高产出缩小了上半年的热能缺口。

Lambine预计,亚洲的火电发电将在今年下半年出现反弹,尤其是考虑到冬季需求峰值即将到来,燃煤发电在印度等几个国家获得动力,而且现货煤价低于现货液化天然气价格。

标普全球亚洲液化天然气经理Jeff Moore称,鉴于JKM目前的水平,许多下游买家无法在现货市场上采购液化天然气。然而,低于正常温度可能迫使买家购买更昂贵的液化天然气。Moore表示,

“我们听说许多终端用户在今年冬天之前试水,因为人们肯定认为,由于大西洋市场日益吃紧,天然气价格可能会进一步上涨。如果今年冬天东北亚地区需要大量从其他地区进口天然气,那么天然气价格可能会测试历史高点。”

“尽管如此,即使在去年冬季东北亚地区气温低于正常水平的时候,也有足够的替代燃料和充足的存货,这并不会迫使亚洲终端用户大幅增加液化天然气现货采购。”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