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一张大大的长桌上摆满了各种小发明和小手工,每一件都很精细别致。其中一件小发明布满了各种线路和零件,看上去很复杂,这是农大附中四年级一班杜庄芊芸今年3月份参加第四届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中的获奖作品。她说:“我觉得它还不够完善,这几天正在琢磨着改进。”

“这是2021年我利用废弃的泡沫箱和一些旧玩具以及小串灯做的《爷爷的院子》,当时参加了学校第一届微景观设计劳动技能大赛,获得了一等奖。”杜庄芊芸指着一个用多肉植物制作的盆景说。

杜庄芊芸的这种爱思考善动手的能力离不开她的坚持和努力。杜庄芊芸的母亲介绍:“孩子从小就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探索和创新。3岁时,我带着她开始学习玩具拼装。当孩子看到那些玩具时,眼睛里充满了光彩,十分感兴趣。慢慢地,孩子可以用这些玩具组装各种各样的物品,有雄伟的建筑也有可爱的动物。我觉得孩子有这方面的天赋,于是就为孩子报了小小建筑师课程。通过组装和模拟各种真实建筑物,孩子从中学习到了许多物理和工程方面的知识。随着能力的不断积累,一些奇思妙想在她的小手中变成现实。我们也开始逐渐培养她学习编程、智能创作等课程。”

呼和浩特晚报记者看到,在杜庄芊芸家中摆放着北京四合院、埃菲尔铁塔、悉尼歌剧院等微缩景观,这些都是她亲手搭建的作品;还有她自己组装的投石器、挖掘机、会转动的荷兰风车等玩具。她妈妈说,经过这几年的学习,杜庄芊芸的动手能力明显加强,她还制作了会识别颜色的电子青蛙、能识别路线的电子狗等作品。

杜庄芊芸说:“这些年我接触到了许多有趣的物理知识以及科学常识,有一些知识我不太明白,这更激发了我的好奇心,总是缠着爸爸妈妈问个不停。妈妈还给我买了许多科学读物,让我可以接触更多的科学知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