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这句话彰显着处暑节气的精妙,处暑过后不到三天,凉风徐来,这种感觉万金不换。白居易在《早秋曲江感怀》里写的“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正是早秋的真实写照;陆游笔下的“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也道出暑热散去,秋高气爽的欣喜之情……8月23日,处暑,这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4个节气,也是标志秋天的第2个节气。让我们跟随文人墨客所呈现的世界,感受处暑时节这清凉、珍贵、平凡岁月里的美好时光……

暑气渐消 秋意渐浓

8月23日是处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也就是说“处”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这里的“暑”,不像大暑、小暑等节气一样表示气温的强度,而是指暑气的终结,表示一种状态。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

处暑节气有三候,每五天为一候。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研究院草原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海荣表示,一候“鹰乃祭鸟”,古人称鹰为义禽,秋气肃杀,鹰感其气而开始大量捕猎鸟类,食前必先陈列祭祀之。二候“天地始肃”,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充满了肃杀之气。古时有“秋决”的说法,即是为了顺应天地的肃杀之气而行刑。《吕氏春秋》说:“天地始肃不可以赢。”这是告诫人们,秋天天地肃杀,人也应该顺应自然,做到收敛而不骄淫。三候“禾乃登”,禾是黍、稷、稻、梁等农作物的总称,“登”是成熟的意思。

23日是处暑,我市部分地区在17日、18日出现了强降雨天气,雨后日渐凉爽,更是印证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说法。王海荣介绍,呼和浩特的处暑时节很少有高温和凉爽的对抗,清凉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少有年份会出现“秋老虎”。“午间有伴着凉风的热潮,早晨和傍晚则凉风习习,冷暖交替,秋高气爽的天气使人体感觉比较舒适。”王海荣说。

特色饮食 驱散暑气

处暑时节,就呼和浩特来说,并没有多少特色鲜明的民俗活动,更多的是农民根据节气的规律迎来收获时刻,不过他们根本来不及庆祝就要为秋收而忙碌了。但在我国其他地区则有很多过处暑的讲究,尤其是在吃的方面,让人大开眼界。

王海荣介绍,处暑煎药茶的习俗自唐代开始盛行,“每当处暑期间,温州人家家户户有煎凉茶的习惯,先去药店配制药方,然后在家煎茶备饮,意谓入秋要吃点‘苦’”。从养生角度来看,这在清热、去火、消食、除肺热等方面颇有好处。此外,还有吃鸭子的习俗,鸭子在处暑时节正好十分肥美,吃起来味甘、咸,性微凉,正是季节转换时的绝佳食品。王海荣说:“一般处暑这天,北京、南京人都会吃鸭子,而且还会互相赠送,有‘处暑送鸭,无病各家’的说法,也是人们对健康平安的一种祈盼。”在福州一带,还有着处暑吃龙眼配稀饭的讲究。而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温州市区街头专门有卖酸梅汤的茶摊,故有“处暑酸梅汤,火气全退光”的谚语,因此在这些地区仍然保留着喝酸梅汤解暑的习俗。

低调安逸 岁月静好

在二十四节气中,立春、立夏等节气标志了季节的更替,张扬着新季节的到来;大寒、小寒、大暑、小暑则有着明确的大小标记,直白地点明了气温的特点;而清明则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一个是节气又是节日的日子,想让人忘记这个节气都难……相较这些节气,呼和浩特的处暑没有特别的习俗,只有农民默默地根据节气规律安静地在地里劳作,因此处暑似乎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会留下任何痕迹。不过这也提醒着我们,在平凡岁月里,并不是每一个日子都有惊喜和独特的仪式感,即使是再平凡的生活,我们也要认真对待,尤其是此刻,不负这万金不换的处暑新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