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
• 采用多渠道策略的商家:1)基于不同平台定位:新品发布优先考虑天猫、抖音。拼多多的特点是拥有最畅销和物有所值的产品。在销售贡献方面,传统渠道(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仍然占主导地位,贡献率达80%。但分析师称,新渠道(抖音、快手、微信)近年来销售增速达到200%以上,变得越来越不容忽视。2)探索新的去库存渠道:商家越来越多地转向抖音和拼多多的直播间,而不是传统的会员体系;3)更多定制化产品:某些产品只在特定平台上提供;4)利用私域和公域销售。
• 疲弱的宏观经济拖累需求,但一定程度上被大力度折扣所抵消。在需求方面,分析师指出,消费者更加理性,更关注物有所值,而不是单纯的功能性。拼多多通过主打白牌和物有所值的产品,受益于消费降级趋势。从类别来看,快消品、健康相关和户外活动产品表现突出,而服装和化妆品等非必需品表现不佳。在供给端,商家愿意为了成交量提供更大的折扣,平台也为商家提供了更多的支持。
• “双十一”更新:聚焦刺激性回购。对于“双十一”,传统平台将把重点从用户扩展转移到现有用户留存上。据悉,阿里巴巴将继续在流量、物流和融资方面支持中小商户,但在营销服务方面专注于品牌商户;为了吸引更多的流量,京东在京东生态系统内加强了订阅和内容(短视频、直播等);拼多多将加大补贴力度,特别是在化妆品、母婴产品、电子产品和家电方面,费用由商家和平台共同承担。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对不同平台的观察
-阿里巴巴:受整体市场需求的影响,服装和化妆品等核心产品仍然疲软。阿里巴巴的重点正转向通过更准确的系统标签和产品标签,更好地探索和匹配现有用户的需求。例如,淘宝将时尚款式从6个扩展到9个,再细分40-50个品类,帮助商家更好地锁定潜在用户。分析师表示,整体ROI仍相对稳定,仍是商家的关键平台。
-京东:京东的3P业务在今年上半年实现了增长。然而自2021年第三季度以来增速不及预期,因为消费者标签仍需要改进,消费者的品牌意识建立需要时间。因此,平台加大力度成立了“京东新百货”。二季度服装和化妆品的ROI(投资回报率)经历了波动,但在“京东新百货”活动的推动下,近几个月服装和化妆品的ROI有所改善。中期来看,京东的可持续性还有待观察,因为京东将重点转向利润而非补贴。
-拼多多:通过免费流量和“新超级明星”为新入驻品牌提供服务,吸引品牌商家更多投入。对于品牌(拼多多评级在4星以上),其GMV占比已从去年的15%左右上升至19%。
-抖音:在过去几年的强劲增长后,平台重心从KOL转向了商家直播。这有助于降低商家的运营费用,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对于抖音电子商务应用,分析师认为抖音的SKU还不足以与同行竞争,也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
-快手:平台将流量从顶级KOL转移到品牌商,主要是国内顶级品牌。补贴主要集中在化妆品、服装和电子产品等关键类别。该公司的目标是提高ARPU(每用户平均收益),并鼓励品牌商家增加广告支出。
各平台评级及目标价水平
-阿里巴巴
评级/目标价:给予阿里巴巴“跑赢大盘”的评级,目标价为152美元,涵盖了核心商务、云服务、本地服务、菜鸟、联营公司和净现金的价值。主要考虑到它在中国电子商务领域的强大领导地位,涵盖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生态系统以及较好的企业管理能力。
风险:
①较弱的GMV增速,②变现速度较慢,③本地服务的执行风险,④来自DME(数据中台)和云服务的较高亏损。
-京东
评级/目标价:给予京东“跑赢大盘”评级,目标价为87美元。随着京东逐渐释放其对品牌的议价能力,预计该集团的EBIT利润率将会有一个明显的上升趋势,运营效率和物流业务也能稳步好转。
风险:
①由于竞争激烈,获客成本和留存能力较弱,②品类扩展稀释ARPU,③利润率增长慢于预期,④物流部分长期处于亏损状态。
-拼多多
评级/目标价:目标价92美元,基于2023年22倍市盈率得出,符合GMV增长。给予拼多多“跑赢大盘”评级,这主要是考虑到其建立了强大的消费者认知度,品牌未来的潜在优势,以及风险回报具备吸引力。
风险:
①日益激烈的竞争,②监管或对产品质量的负面报道,③品牌入驻的进度慢于预期。
-快手
评级/目标价:目标价80港元,涵盖上线营销24港元,电商38港元,直播间、投资和现金部分18港元。给予快手“跑赢大盘”评级,通过广告和电商来变现,支撑营收快速增长,作为一个充满活力的短视频社区,拥有4亿DAU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