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前

提起老旧小区,人们最多的感受就是设施陈旧、生活环境差,但对于首府许多老旧小区来说,却颠覆了人们的这个固有印象。近年来,我市通过大力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实现了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的华丽转身,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倍增。

“过去我们小区里人车混杂,居民们出行很不安全,活动的场所也没有,自从小区改造以来,进行了合理规划,配套的活动设施也齐全了。原来楼体外面的电线多得像‘蜘蛛网’一样,如今也看不到了。环境好了,人们生活得也舒心了。”在去年的老旧小区改造中,赛罕区春雨小区被列入重点改造范围。面对焕然一新的小区,居民郝全玲赞不绝口,“改造后,楼体重新进行了粉刷,崭新的雨漏管,重新铺设的路面……小区环境改变了,居民们还自发买来一些绿植装饰,让小区的环境更加温馨。”

楼靓心暖

团结小区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曾经有着“青城第一小区”的美誉,是我市建设最早、规模最大的集中住宅小区。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因基础设施老化等方面因素造成的各种问题和矛盾让这个小区一度成为脏、乱、差社区的代名词。去年,新城区对该小区进行了改造,增设了养老、医疗、文娱等设施,实现了小区功能和配套设施的“换代升级”,小区颜值得到“华美嬗变”。

而对此,小区77岁的居民陈大爷有着切身的体会。陈大爷告诉记者,因为老伴长期卧病在床,最怕家里温度不达标,改造后,24摄氏度的室温让陈大爷再也不怕老伴受冻了。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通过提升改造,团结小区还新建了占地1050平方米、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的康养中心。中心包括休闲娱乐室、多功能活动室、智慧问诊中心、老年餐厅、为老服务办公室等。

改造后

在老旧小区改造中,相关部门不仅进行了楼体外墙保温、单元门窗更换、路面硬化等改造工程,还对楼顶漏雨问题进行了防水施工。在赛罕区社科院小区,顶楼住户张先生告诉记者:“以前房屋没维修前棚顶总漏雨,家里墙也好多年不刷了,每年夏天都漏,今年收拾完了,明年又花了,所以也一直没好好收拾。这次房屋改造以后,棚顶修得非常好,屋里一点儿也不漏了,我就把屋里重新刷了一下。”

旧貌换新颜

不管是陈大爷还是张先生,都是老旧小区改造的受益者,在老旧小区改造中,许多居民还化身监督者,全程参与到改造中,亲眼见证了小区如何旧貌换新颜。郝全玲告诉记者:“改造的过程中,我们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政府的改造工程特别深入人心,上下班回来幸福满满!”

上述小区的改造只是我市老旧小区改造的一个缩影,随着老旧小区改造的连续进行,改造内容也在不断扩展,更加注重改造后小区整体综合性功能的提升,将改造工程带来的福利长远保持。

“多年的漏雨、小区环境差等问题,通过改造都得到了改善,让群众生活环境更加舒适,幸福指数也显著提高。同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加强物业管理。积极在没有物业的小区引进新的物业公司,有物业企业的提升原有物业公司管理水平。”赛罕区人居环境发展促进中心主任陈炜告诉记者,“老旧小区居住的大多数是老年人,在进行基础性改造之后,我们在改造的过程中,在适老设施和为老服务上进行了科学规划,比如,在小区里安装共享晾衣架,开设为老餐厅等。老人如果不愿意做饭,可以去为老餐厅低成本吃饭,十分方便。”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春雨小区也是“海绵社区”的试点小区,地面铺设的新材质,具有收集雨水的作用,消除了积水隐患。


【资料图】

补齐短板

始于颜值、精于细节,内外兼修,便民暖心,是对我市老旧小区改造的贴切总结,从基础设施建设到完善,再到设施提升,旧改工程基本涵盖了居民的居住条件、日常生活的基本设施,补齐了老旧小区的短板。改造过程中,居民既是参与者,也是受益者,通过改造不仅让每一位居民的“小家”满意,同样使城市“大家庭”更加和谐。据了解,2021年,我市共改造老旧小区333个、466万平方米。

“缺什么补什么”是呼和浩特老旧小区改造的一大特点。记者从市住建部门了解到,我市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对老年人较多的小区重点增加电梯、楼梯扶手、休息座椅、助老餐厅等适老设施;对儿童比较多的小区,重点增加健身器材、娱乐设施、休闲活动场所、周边配建幼儿园等;对基础设施较差的小区,重点完善小区道路、绿化、停车位,增加便利店、便民市场、共享晾衣架等,真正做到“按需定制”。

市住建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改造过程中,相关部门充分调动居民的积极性,从前期设计、制定方案、改造过程以及竣工验收都让居民群众全程参与,把群众的需求和意愿体现在每个改造环节,使改造工程真正成为亲民、为民的暖心工程。

2022年,我市重点实施392个老旧小区和8个棚户区改造。届时,又将有一批老旧小区旧貌展新姿。

老旧小区改造,改的不仅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小区居住环境,更是以全面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为抓手,通过种种改造,将干净卫生、设施丰富的新小区呈现在居民面前,真正将这项民心工程改到了百姓的心坎上!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