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liott管理公司创始人、对冲基金大佬保罗·辛格(Paul Singer)在最近一次接受采访时称,美国经济正处于“异常危险和混乱的时期”。


【资料图】

辛格被外媒誉为“末日投资者”,曾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就精准预言过次贷危机,2010年时警告过《多德-弗兰克法案》及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后果,并且预测到2020年疫情之后的通胀飙升。

历史经验

2020年和2021年这两年,美联储干的事可以用一个词概况:印钞。随后,通货膨胀应声到来,并在2021年开始急剧上升。到了2022年,为了应对通胀,美联储和全球其他央行又开始干另一件事:加息

而现在面临市场预测即将到来的经济衰退,美联储下一件事要干什么?对此,辛格给出的答案很简单:美联储会再次开始印钞降息

此情此景似曾相识。早在20世纪70年代时,通胀就数次从高位回落,但又卷土重来。短期的通胀降温错使决策者相信通胀已经彻底解决了。

现在,历史或许又会重演。面对暂时下降的通胀,美联储或将选择恢复宽松的货币政策,毕竟抗通胀之战让全球经济都呈现疲态。结果可能就是,通胀“死灰复燃”,甚至比以前更严重,意味着利率将不得不长期走高。

但是持续加息的压力下,当前的金融市场已经步履维艰。辛格警告说,在美联储加息一年后,市场的麻烦可能才刚刚开始。他表示,

“目前资产估值仍然很高,大概率会出现经济衰退。届时,金融资产、房地产、企业利润回报率可能长期处于低水平,失业率升高,通胀空前严重。”

自2008年危机以来,美联储和其他央行进行了多轮“量化宽松”,即加印货币来购买政府债券和其他资产。对这些资产的人为需求压低了利率,最终出现大量赤字,使国家陷入更深的债务危机。

辛格补充道,世界已经明显地接近了一个临界点,一旦越过之后,美元储备、物价和债务的增长都处于螺旋式上升的状态。除非以深度衰退和信贷崩溃为代价,否则无法打破这一局面。

而信贷崩溃固然可怕,但就其对社会造成的破坏而言,并不像恶性通胀那样骇人。辛格指出,资本主义可以在信贷危机中生存,但在恶性通胀中难逃一劫。

储蓄、投资和商业都依赖于货币稳定,因此必须“与信心被摧毁的临界点保持一定的距离”。

危机酝酿

辛格一向倾向于老派行动主义,即让公司管理层自己解决问题,寻找出路让表现不佳的公司盈利。他创立的Elliott管理公司正是采取的这种行事风格,而该公司自1977年成立以来仅有两年出现亏损。

辛格反对政府过度插手公司的不良债务,这也是为什么他把美国监管部门对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倒闭的紧急担保称作是“温室里的市场运动”。他说,

“正如我们在这次银行危机中看到的一样,几乎任何机构都可以在一夜之间被视为具有系统重要性并被查封,然后政府完全有权决定如何对待各类债权人。这就是监管应该做的吗?把所有的市场运动放在温室里?”

这次危机中,政府看似强硬地力挽狂澜,实则埋下了祸患。在辛格看来,此次银行连续倒闭是过度杠杆化、资产估值过高、证券泡沫、资产类别泡沫的结果。而这只是一个插曲,类似于2007年贝尔斯登那些次级信贷基金的崩溃,是金融危机的前兆,市场会有一段长时间的锯齿状波动。

避风之港

在这种背景下,辛格为投资者指出了几个可以渡过这场风暴的地方。

“在这种时候,一些人认为最安全的赌注是相对短期美债,既有可观回报,又几乎不会爆雷。”

根据FactSet的数据,2年期美债收益率周一在4%左右,而10年期收益率则在3.24%。短期美债收益率高于长期美债。

此外,在投资组合中部分持有黄金也是不错的选择,毕竟黄金作为“唯一”的货币已经屹立千年不倒。但他并不看好加密货币。

多年来,他一直在观察和担心美元和其他货币的健全性,因为美联储和其他央行或多或少地陷入了一种永久性的紧急状态,而他们给出的解决方法似乎都是创造更多的货币。

这就推动了加密货币的兴起。辛格将其描述为“人们表达一种自由主义冲动的选择,一种对法定货币的蔑视或批判”。他说加密货币“完全缺乏任何价值。它不是黄金的替代品,但却抢占了黄金的部分市场”。辛格认为,加密货币有成千上万种,任何人都可以制造一个,加密货币只是善于营销,实际上是一无是处。

据CoinDesk报道,比特币周一触及30000美元大关,但离2021年11月67000美元的峰值还相去甚远。

至于长期来看,美联储如何规划出一条回归稳健货币和长期繁荣的路线?辛格先生回答说:

“乐观的情况下,需要全面进行刺激经济增长的改革,包括减税、权利改革、精简监管、鼓励包括碳氢化合物在内的能源开发......削减联邦开支,出售国家石油公司,出售美联储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

另外,更准确地衡量金融机构的健康状况和通胀本身,消除市场焦虑也是重中之重。

总而言之,美联储的改革之路任重而道远。虽然一切计划看似理想,但是拜登政府和美联储是否能意识到肩上的任务还尚未可知。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