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位于旧城北门的伊利广场曾经是附近居民乐于前往的小公园,但随着时光的流逝,这里的设施设备逐渐老化,服务设施缺乏,已经不能满足附近居民对公园绿地的需求。为此,回民区园林部门把伊利广场列入提升改造项目,并将广场改名为“锦绣广场”。改造时拆除了广场四周的围墙,让人更直观地看到广场内的景观,增加了城市绿地的互动性,实现人们“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心愿。目前提升改造工程已经全面完工。

走在锦绣广场的林荫步道上,微风拂过,鸟语花香,绿道两侧绿草茵茵。提升改造后,这里增设了多彩的花境,栽植了种类丰富的亚乔木,添加了一组组长长的座椅,让老公园以“高颜值”重新亮相。

“我以前经常来这个公园,后来不怎么来了,没想到它现在变得这么漂亮。”周末,王女士到附近探望朋友,惊喜地发现伊利广场已经大变样。

锦绣广场在设计上采用了园林造景手法,利用多种类植物进行搭配,丰富了景观层次,提升了景观效果。植物设计以疏林草地为主,以草坪为基调,搭配各类绿植,栽种时疏密适当,使得不同植物高低错落,形成一定的层次感。

“老公园,新面貌。锦绣广场改造的部分原来是下沉式的,利用率较低。改造过程中,我们用土将地面填平,增加公园的服务性和功能性,这样就可以让附近的居民走进公园,切身体会首府园林建设的变化。新修的健身步道不仅‘颜值’高,而且走路、跑步更舒服,更安全。”回民区园林建设服务中心主任丁晓宇介绍道。

今年以来,回民区园林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求,通过优化功能分区、强化场地功能、完善服务功能等方式,倡导公众积极参与,提升公众的实际使用体验,塑造人性化、多元化和安全舒适的城市公共空间,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年我们充分利用老旧小区、社区周边及边死角地、闲置土地,见缝插绿、绿化造园,以‘绣花’功夫实施‘口袋公园’建设项目55处,辐射周边200余个住宅小区。‘口袋公园’在打造优美景观环境的同时,还植入健身、文化等各种应用场景。我们还加大对‘口袋公园’的养管力度,制定绿化养管目标责任制,落实养管责任人,建立养护工作档案,加强和完善绿化养护管理工作。”丁晓宇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