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浙江“千团万企拓市场抢订单行动”刷屏,开足马力拼经济,正在成为全国上下的最强音!
(资料图片)
先看浙江。
12月4日凌晨,浙江省“千团万企拓市场抢订单行动”的队伍奔赴第一站,开启为期6天的德国、法国之行。
这次行动由省商务厅牵头,政府带头联动企业赴境外参展、开展商务洽谈,是疫情以来,由省级商务部门带队出国的第一团。
▲根据公开报道整理(不完全统计)
根据计划,后续浙江将通过包机、拼机、航班等模式,组织超过1万家企业赴境外参加经贸活动。
不只浙江。
早在11月17日-23日,浙江旁边的江苏苏州就组织企业包机奔赴日本。
包机由12个招商小分队以及51名外贸企业负责人组成,共计88人。各招商小分队共拜访62家企业和有关机构,举办3场交流推介会,达成投资意向项目32个,意向投资额18.6亿美元。外贸企业积极拓市场抢订单,共拜访日本客户200余家,争取新订单金额超10亿元人民币。
马不停蹄。12月9日-18日,苏州市商务局组织的赴法国、德国包机服务又将启程。
这一次规模显著扩大,外贸企业和招商人员超过200人,由苏州市商务局主要领导带队,计划与西门子、克诺尔、法孚、凯辉基金等世界500强、全球行业头部企业、知名国际金融机构开展沟通交流,在法国、德国召开一系列专题宣介会。
同时,苏州各市、区共派出30个招商小分队计118人,随包机赴欧洲开展招商工作。另有外贸企业高管88人赴欧洲维护客户和争取订单。
东部在行动,西部也不遑多让。
12月5日,四川食品、医药、汽车、家具、农产品等行业31家外贸企业40人乘坐商务包机飞赴法国、德国、意大利,开展为期9天的经贸促进活动。当地政府15个工作日就为相关人员办好了护照,节约了一半时间。
12月7日,成都高新区“拼经济、抢订单、拓市场”(欧洲站)首发暨成都高新区-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中国-欧洲中心举行。
首批商务交流团包括成都高新区15家企业共22位代表,他们将由成都双流机场飞往德国法兰克福,开启为期至少一周的商务洽谈交流。
与行动相随,各地也在出台“拼经济”政策。
12月1日,云南省出台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4年,全省引进产业类(不含房地产、基础设施、金融类项目)省外到位资金8300亿元;累计引进10亿元以上产业类项目300个以上;入滇世界500强企业达150家以上。
12月6日,《北京市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助企纾困的若干措施》出台,提出要做到“经济要稳住、消费要升级、投资要发展,发展要安全”,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综合各地报道,其他经济大省也都在积极行动。
拼经济,已是时不我待。
过去3年,为了守护人民的生命安全,中国经济负重前行,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许多扛不住的中小微企业,倒在了黎明前。
即便是一些知名大企业,也已经发出了生存警报。
12月1日,“国美电器已被申请破产清算”登上热搜。
对此消息,国美电器否认破产清算,称未收悉司法机关的法律文书或问询谈话。
但不论结果如何,以国美为代表的民企困境,已是有目共睹。
曾经的经济火车头“地产行业”,更是在寒冬中挣扎。
中指研究院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1-11月,TOP100房企销总额为67268.1亿元,同比下降42.1%;TOP100房企单月销售额同比下降34.4%,环比下降4.9%;销售额超千亿房企19家,较上年同期减少16家;超百亿房企100家,较上年同期减少51家。
从公布销售目标的15家房地企观察,2022年1-11月,目标完成率均值为65.4%,远低于去年同期的85.7%。
地产低迷的背后,财政也在吃紧。
粤开证券研报显示,2022年1-10月,全国财政收支进度中,收入规模仅达到年初预算进度的82.5%,不仅低于序时进度的83.3%,还处于2017-2021年同期最低水平。
另一方面,1-10月财政收支差占年初预算赤字比重达到97.7%,显著高于2017-2021年平均水平35.6个百分点,创近年新高。
具体到各地的情况,以北京、上海为例。
2022年1至10月,北京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5022.9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同口径增长2.7%,按自然口径下降4.8%。
同期,上海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652.6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1.1%,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5.9%。
反应在PMI(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上,最新数据显示,中国11月财新服务业PMI为46.7,连续三个月低于临界点,且为6月来新低,预期48,前值48.4;综合PMI下降1.3个百分点至47,也降至6月来新低。
此外,进出口贸易的下降速度也超出市场预期。
12月7日,中国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以美元计,11月出口金额同比下降8.7%,降幅较上月扩大8.4个百分点,进口同比下降10.6%,较上月扩大9.9个百分点。
数据发布前,9家机构对11月的预测中值为出口金额同比下降2.7%,进口同比下降4.0%。
这一切的背后,是世界经济逐渐加深的衰退阴影。
韩国经济依赖出口拉动,易受全球投资与贸易波动的影响,各项指标常被市场视为判断世界经济形势的晴雨表。
2022年11月,韩国出口金额同比下降14%,连续两个月负增长。
欧美各国的表现,也印证了这一点。
12月1日,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发布11月美国PMI为49%,比上月下降1.2个百分点,跌破50的荣枯线。
这是自2020年5月,疫情在美国扩大以来,时隔2年半后美国PMI再次跌破50。
同期,欧元区Markit制造业PMI终值为47.1,低于47.3的市场预期。
而自从今年9月,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两年来首次跌枯荣线后,也一直在持续下探中。
这种情况下,23天后就要到来的2023年中,中国又将迎来1158万大学毕业生。
压力在前。
但是,回顾历史, 每逢重大转折关口,中国人总能开辟出一条血路,闯出一片新天地!
12月6日,重磅经济会议召开。
会议要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会议还提出“四敢”:要坚持真抓实干,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
信号非常明确!
在此前后,政策面已经有所体现。
以地产为例,2022年11月以来,为支持房地产市场融资的政策不断扩大和升级,“信贷、债券、股权”三箭齐发。
11月25日,央行再度发力,决定于12月5日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5000亿元。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全面降准,宽松信号意义明确,为经济复苏提振市场信心,奠定了牢固的金融基础。
与此同步,新冠病毒致病力下降,也为疫情防控措施趋向有利经济的方向调整创造了条件。
12月7日,“广州此轮疫情的疫情防控主题新闻发布会将告一段落。”刷屏网络。
当天晚上,广州地铁发布通知,“即时起,广州地铁线网及有轨电车进站时无需扫车站场所码及查验健康码,乘车时请做好个人防护,全程规范戴好口罩。”
同时,在疫情防控最为谨慎的北京,地铁等公共场所的健康码被工作人员撕下。进返京的铁路、航空路线,也在逐渐告别健康码与核酸证明。
不仅如此,北京市电影局发布通知要求,12月7日起,进入电影放映场所可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扫码即可进入。
上海、深圳、杭州、合肥、天津、南京……正常的生活秩序正在快速恢复。
最先感受到经济恢复信号的,是餐饮、旅游、交通等各大行业。
“店里咨询的电话就没断过,比之前多了一倍不止。”三亚一家民宿的老板说。
12月5日,三亚宣布调整疫情防控措施。
消息发布一小时内,三亚入港机票搜索量环比前日同时段增长1.8倍,预订量增长3.3倍。
“三亚机票酒店预订量涨3倍”登上热搜。
火爆的不只三亚旅游。
截至12月7日15时,广东省景点门票订单量日环比增长190%,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订单增长216%,瓦屋山跟团游浏览热度周环比增长超10倍……
“新十条”消息发布半小时内,国内机票搜索量瞬时增长超1倍。
美团7日数据显示,云南普洱机票预订量周环比增长400%,重庆、福州、迪庆、锦州等城市机票订单周环比增长100%以上。
此外,2023年也提前登场。
“元旦”、“跨年”等关键词搜索量环比上涨超过797%,元旦期间的住宿预订订单,环比上周增长606%,住宿浏览热度最高的城市包括武汉、上海、南京、北京等地。
随着走出去、热起来,中国经济的活力,正在快速恢复。
放眼全球,中国是唯一一个工业类别齐全的制造业大国。在中高端人才和中高端产业,中国领先于印度;而在中低端产业,中国领先于美国。
当14亿中国人开始集中精力“拼经济”,其潜力和爆发力将继续引领世界经济!
拼经济,已到全力以赴时!
[1]《外需走弱、大宗商品价格下跌 11月中国进出口延续负增长》界面新闻
[2]《疫情防控“新十条”出炉 旅游餐饮景气度回升》证券时报
[3]《三亚订单暴增!民宿老板:“电话就没断过”》中新网
[4]《浙江!浙江!又是浙江!》华商韬略
[5]《2023年财政形势和政策展望》粤开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