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海淀区阜成路北三街治理后的新面貌。 本报记者 王海欣摄
记者昨天从海淀区两会上获悉,海淀区背街小巷三年精细化整治提升行动日前收官,464条背街小巷华丽变身,许多背街小巷成为市民身边的“城市会客厅”。2023年海淀区将把背街小巷串联起来,形成区域综合治理,以点带面实现环境整体跃升,让市民家门口的环境靓起来。
记者来到位于西三环航天桥东侧的阜成路北三街,街口小广场的座椅,橘红的、黄的、白的,色彩绚丽。沿路而行,步道整齐,每隔一段就有休憩座椅、景观雕塑。
这条南北走向的街巷,承载着周边休闲、活动、餐饮、公共服务场所等功能,但以往因为特色不足,缺乏公共活动空间和公共服务设施,影响了区域宜居指数。
“街巷两侧广场和沿路两侧还种了不少樱花,开春就在家门口赏樱花了。现在这条街有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遇樱·食巷,我们对沿线的商业进行了调整,留下了群众满意的一些精品美食,还有一些其他服务配套的商业实体。”甘家口街道办事处工委书记孙鹏介绍,街巷里增加了约10处座椅,成为居民身边的“城市会客厅”。
这样的背街小巷“城市会客厅”在海淀区还有许多。
北下关街道五塔寺路,别看全长才760米,可附近有首都体育馆、五塔寺石刻博物馆、北京动物园等重要区域。在环境整治过程中,不仅拓宽了道路,还在路侧绿地中引入了2米宽的人行步道,形成完整、连贯的步道系统,并将紧邻的南长河护坡改成了游河步道,两岸修建10个景观码头,成为周边居民休憩闲聚的新“客厅”。
南北向全长158米的中关村街道双榆树西里二条,如今老街穿新衣。过去这条步行街特别狭窄,两旁全是违建门脸房。经过疏解整治,现在拆除了门脸房,拓宽了路面,植入了科技创新设施。入口处是艺术栅栏,既是城市雕塑,也是城市家具、挡车的闸口,可以满足日常限流和应急开启。弧形的夜光跑道串起小平台、座椅休息区、中关村众享荟有声图书馆、科学人文互动展示墙等9个不同功能休闲交流区,晚上会有星星点点的夜光效果,既能指引方向又有艺术感,成为可以全天全时向周边学校、居民开放的公共体验街区。
一条条街巷,是城市的“毛细血管”,也汇聚着浓浓的都市烟火气。海淀区城市管理委(交通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海淀区现有背街小巷464条,2022年完成了环境精细化整治,2023年,海淀区将把这些街巷串联起来,形成片区化的综合治理,以点带面实现整个海淀区环境综合整治的整体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