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暨南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李锋(右二)作为广东东莞常平·玉屏东西部协作人才挂任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把东部先进的医疗理念和技术带过来,让玉屏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胡攀学摄(人民视觉)


(资料图片)

胃肠炎、胃溃疡、胆囊炎……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消化系统疾病逐渐成为常见病。近日,在第三届东方消化内镜学术大会上,国家级消化健康综合指数体系——《中国消化健康指数(2022)》正式发布,该指数的发布对于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控有哪些意义?如何提升中国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控能力?公众对消化疾病的认知有哪些亟待提升?近日,多位专家进行了详细解读。

消化健康指数呈“东高西低”

据介绍,中国消化健康指数项目由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国家消化内镜专业质控中心倡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海南博鳌县域医疗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县域医院院长联盟协作平台工程联合发起。

为什么要制定消化健康指数?

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李兆申是中国消化健康指数项目的倡议人之一。“由于消化系统疾病类别繁多,一直以来缺乏防控能力评估标准,在危险因素防控、救治能力提升等方面缺乏科学依据。”李兆申说,发布消化健康指数可以进一步提升中国消化系统疾病防控能力,助力提高中国消化疾病的整体治疗水平。

“发出建立中国消化健康指数的倡议,希望建立一个具有科学性、可视化、可衡量、可追踪、可改变的中国人群消化健康的综合指数。”李兆申表示,通过评估发现各地区在消化健康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促进中国消化诊疗服务的规范化、标准化、同质化,缩小地区之间、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消化诊疗质量差距,进而为推进消化领域整体防治水平提供证据支持。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教授王洛伟介绍,指数制定依据现有的国家级数据库,邀请消化领域的专家、公卫专家、流行病学专家以及卫生政策专家组成项目组,约百位专家共同参与制定完成。指数聚焦4个维度,优选46个指标,评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消化健康状况及防控措施。

指数显示,中国消化健康指数最高分为浙江76.13分(满分为100分),上海、北京、福建、江苏和天津分别位列第二到第六名。31个省份平均值为49.89分,14个省份在消化健康指数全国平均线以上,整体呈现东部地区得分高于西部地区得分的趋势。

“中国消化健康指数提供了一个了解我国消化系统健康状况的指标。”参与此项目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周脉耕表示,它可以帮助找到消化系统疾病防控的发力点,进一步强化全国消化健康防治意识,指导消化健康防治工作。

聚焦群众最关切的消化系统疾病

值得注意的是,位于“长三角”地区的浙江、上海和江苏的消化健康指数占据全国前五名中的三席。为何该地区的消化健康指数得分较高?这对其他地区有何借鉴意义?

“消化系统疾病最重要的诊疗手段之一是消化内镜,多年来‘长三角’的消化内镜基层覆盖面较广,其消化内镜诊疗整体质量也比较好。”王洛伟说,通过指数可以看出,提升消化内镜的普及率、促进其高质量发展,能够提升整个地区的消化健康水平。国家消化内镜专业质控中心正在通过中国县域医院院长联盟协作平台工程,配合国家千县工程建设,帮助更多地区提高消化内镜整体诊疗质量和基层覆盖面、培训更多的消化内镜医生,让老百姓得到更高质量的消化内镜诊疗,进一步提升非“长三角”的消化健康水平。

“指数聚焦4个维度,即消化系统疾病与肿瘤的流行情况和疾病负担、危险因素的暴露情况、危险因素的防控情况和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救治情况。”周脉耕介绍,各地根据每个维度和指标得分,可以找到自己的薄弱环节,要想降低疾病负担,需要立足于防和治,这也有利于贯彻三级预防理念。一级预防方面,通过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健康生活方式的普及,营造健康的环境,能够尽量避免得病;二级预防方面,可以做一些消化疾病的防治,加强对高风险人群的筛查和干预;三级预防方面,进一步加强医防融合,提高临床诊疗规范化和质量控制,提高疾病救治能力。

据介绍,指数涵盖的十大病种包括5个消化系统肿瘤: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胰腺癌,还有5个消化系统疾病:肝硬化、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炎症性肠病、胰腺炎。此外,幽门螺杆菌感染作为诱发多种消化系统疾病的危险因素,也被纳入评估体系。

为何选取上述10种消化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类别复杂,涉及的器官较多,在消化健康指数的制定中,想要全面覆盖所有病种难度很大。”王洛伟介绍,考虑到老百姓最迫切的疾病治疗需求和目前实际的监测能力,项目组选择了百姓感觉负担较重、愈后较差、通过治疗能够改善的疾病作为主要病种,确定了上述十大病种进行监测。未来随着数据源的扩充或疾病流行趋势的改变,指数涉及的病种还会不断进行调整。

以健康中国行动助力防控危险因素

关于消化系统疾病,有哪些危险因素?如何在危险因素防控方面发力以提升居民的消化健康水平?

“从疾病成因看,消化疾病特别是消化道肿瘤有许多危险因素,例如,如果爱吃特别烫的食物,食管癌的发病风险会大大上升。”周脉耕介绍,制定消化指数指标时很难一一列举所有危险因素,项目组考虑到消化疾病危险因素的普遍性和数据的可及性,最终纳入了环境因素、生物因素和生活方式3个维度共10个指标,分别为饮用水质量、幽门螺杆菌感染比例、乙肝丙肝每年发病比例、吸烟率、人均食盐摄入量、有害饮酒率、红肉摄入过量比例、蔬菜水果摄入不足率、肥胖率、血脂异常患病率。

“在这些指标中,有一些危险因素是和其他慢性病共有的,例如吸烟、盐摄入量超标、蔬菜水果摄入不足、肥胖等。”周脉耕介绍,在国家层面,针对危险因素的防控出台了许多措施——2007年,启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2010年,启动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2019年,启动健康中国行动发展战略,尽管未提到消化系统疾病,但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合理膳食行动、全民健身行动、控烟行动以及健康环境促进行动都涉及上述危险因素的防控,传染病防控中还提到了病毒性肝炎的防控。周脉耕表示,整体来看,国家层面已经有了较为明确的防控危险因素策略和措施,在健康中国行动的指引下,各地将进一步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做好经验总结和推广,有助于人群消化健康水平以及整体健康水平的提升。

李兆申认为,指数的发布只是一个开始,对指数进行正确解读并推广应用,进而落实干预、提升国民消化健康水平是最终目的,未来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本报记者 王美华)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01月06日   第 09 版)

责编:闫宇航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