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播放

特拉斯宣布辞去英国保守党党首职务

当地时间10月20日,英国首相伊丽莎白·特拉斯发表辞职声明,宣布辞去英国保守党党首职务和英国首相职务。

英国保守党将在未来一周内完成领导人选举。投票将在10月28日结束,新领导人将于10月31日上任。在选出新的保守党党首之前,特拉斯将暂时担任英国首相一职。现年47岁的特拉斯因此成为英国历史上任期最短的首相,此时距离她9月6日正式就职仅过去45天。


【资料图】

特拉斯辞职的原因是什么?英国经济基本面如何,面临哪些挑战?我们来连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所长崔洪建。

“迷你预算”成特拉斯辞职导火索

《全球财经连线》:特拉斯辞职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哪些方面?

崔洪建:特拉斯被迫辞职的导火索是此前推出的“迷你预算”方案,我们知道,她在上台之前就承诺要通过减税来促进英国经济增长,但是这一套做法显然和目前英国面临的真实的经济问题不匹配,所以她公布这些措施以后,市场很快出现了负面反应。

在这样的背景下,“迷你预算”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开始发酵,首先影响了内阁的稳定性。尽管特拉斯做出了撤换财政大臣的决定,且对经济政策也做了一些调整。但是她的政策失误很快就被保守党内部的反对派所利用,在党内对她施压,越来越多的议员公开表示反对特拉斯,特拉斯难以承受党内的压力。同时,“迷你预算”引发的一系列政治和社会问题也在继续蔓延和发酵。

因此,最终特拉斯还是选择了以主动辞职这种比较体面的方式下台。

特拉斯无法成功复制撒切尔经验

《全球财经连线》:特拉斯经济学,被认为是政策是上世纪80年代撒切尔式“涓滴经济学”的回归,到今日为何会失败?

崔洪建:特拉斯在上台之前,不仅是在个人的人设,还是在政策方向上,都要借鉴当年撒切尔的一些做法,但她没能成功地复制,最终被逼下台。

主要原因之一是在这个时代,英国自身实力,包括政府应对经济问题的能力和撒切尔时代相比已经是天差地别。在撒切尔时代,英国的综合国力,包括财政等各方面能力相对比较强,而目前英国在脱欧以后,还处于需要重新调整贸易、产业结构的过程中,不被国际市场看好。在仍然面对很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英国政府采取“透支式”大规模减税计划,毫无疑问,在外界和市场看来是在饮鸩止渴。

另一方面,从减税措施的具体内容来看,尽管当年撒切尔政府也以所谓“自由主义”为原则并大规模减税,但当年撒切尔的减税有步骤、有计划,她降低了个人所得税和企业税,但是同时在增值税和其他部分税种上,反而实施征税,并不像特拉斯这样一上台就操之过急,对几乎所有涉及到财政收入的税种都进行削减。所以没有搞清楚撒切尔政策的具体内容就盲目模仿,也是造成特拉斯最终未能成功“复制”撒切尔的另一个原因。

最后,英国的社会和政治环境和撒切尔(时代)相比也有很大变化。此次特拉斯上台前之所以轻易许诺,要通过减税来刺激增长,实际上是想满足一些投资者或更加具有民粹倾向的一些诉求。但是在撒切尔时期,英国社会的分化程度、政治民粹化的程度,和现在相比很不一样的。

英国经济社会亟需新出路

《全球财经连线》:有分析指出,英国向意大利看齐,政治不稳定、低增长、高度依赖债市,您怎么看英国经济的基本面,出路在哪?

崔洪建:目前英国的经济结构,包括一些具体情况和意大利有一定区别。长期以来,意大利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高额的债务,尤其最近一段时期,受各种因素影响,意大利公共债务占GDP比重突破了150%,在高负债的情况下,如何确保经济稳定和增长,是意大利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

而英国长期以来还是外向型经济,尤其是以金融服务业为支撑经济的主要手段。近年来,受到脱欧和俄乌冲突的影响,英国经济的不确定性在增大,尤其是此次特拉斯十分草率地公布减税措施以后,国际市场对英国国债的信心进一步下降。

由此也引发了一个问题,如果英国经济不能尽快找到一个正确的方向、摆脱脱欧带来的一些负面效应,未来英国政府可能不得不面临靠借债过日子的窘况。

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方面,所谓“意大利化”指的是英国经济未来如果不能很好地找到新的增长点、锚定主要的伙伴和市场,其经济的无序化,或者负债经营的情况可能会加剧。另一个方面,“意大利化”还指现在英国出现了一些政治变化,比如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尽管保守党政府还在台上,但是已经出现4位首相先后下台的情况,这种政治上的不确定性和政府的不稳定,表面上看和意大利的情况越来越相似。

所以对英国来说,如果不能很好地应对目前产生的一系列经济、社会和政治矛盾,在某些方面可能会出现较大的倒退。

未来脱欧的消极影响将进一步体现

《全球财经连线》:如今英国政治、经济都陷入混乱,是否是脱欧后遗症?

崔洪建:毫无疑问,目前英国的任何变化,尤其是(产生的)负面影响的背景是脱欧。按照脱欧派的构想,英国脱欧后可以在一些问题上摆脱来自于欧盟的束缚,而且可以把财政更好地掌握在自己手里,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去开展国际合作、开拓国际市场等。

但实际过程中,一方面,脱欧过程并不顺利,目前为止英国和欧盟还在很多问题上有着较深的矛盾和分歧,很大程度上打击了脱欧派当时主张的美好前景。

另一方面,英国在脱欧后遇到国际和地区形势的剧烈变化,尤其是俄乌冲突,实际上也加大了英国政治经济以及外交转型上的不确定性,所以英国脱欧应该是今后一段时间,我们认识和理解英国各种变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背景,它所产生的一些消极和负面的影响,也会在接下来英国面对的各种挑战中有进一步体现。

英国财政和货币政策如何协调

特拉斯的大规模减税计划一度引发英国金融市场大幅震荡,迫使英国央行入市干预,连续购买国债以保护金融稳定。新任财政大臣亨特10月14日就任后,立即扭转了特斯拉几乎所有的财政改革计划,英国央行也明确11月1日恢复出售国债。

接下来,英国财政和货币政策将如何走?我们来听一听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的解读。

未来英国货币和财政政策或面临调整

《全球财经连线》:如今英国减税政策逆转,央行也决心继续收紧货币政策,财政和货币政策的配合,会对英国经济产生怎样的效应?

明明:随着特拉斯的离任,未来货币和财政政策可能还面临调整,因为新上任的首相可能会有新的政策主张。实际上,特拉斯的离任主要源于她的经济政策欠妥,导致市场出现比较大的负反馈,所以出现政治上的变化。

目前来看,从英国经济本身来说,面临着两方面的压力,一是经济下行、衰退压力比较大,IMF预测明年英国经济可能会接近零增速,所以此前特拉斯政府推出了减税政策,但是这与英国面临大通胀(而实施的)政策南辕北辙:主要发达国家都在进行货币紧缩,而特拉斯政府推出的减税政策是积极的刺激政策,会导致财政的负债上涨,所以引发了英国国债利率的大幅上升。

加上英国养老金体系比较特别,对于长期利率衍生品交易的敞口比较大,杠杆比较高,所以国债利率的上升又导致养老金危机出现。

为了应对金融市场的危机,英国央行此前提出在二级市场上购买国债的政策,与其他发达国家的政策完全背道而驰,而且对目前通胀环境反而火上浇油。目前来看,英国货币和财政(政策)的配合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应该说特拉斯政府之所以下台,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两个政策的配合出现了问题。那么新首相如何安排政策?可能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控制通胀是优先事项

《全球财经连线》:虽然特拉斯的任期很短,但是她的减税改革计划的影响会不会延续一段时间?对于英国当局而言,目前的优先事项是什么?

明明:不好判断,因为还要看新一任首相未来的施政纲领。但我个人认为就目前大环境而言,治理通胀可能更重要,因为英国通胀压力还比较高,食品、住房、交通和燃料项,通胀都非常高。而且今年马上要进入冬季,应该说今年冬季整个欧洲面临的能源缺口还比较大,所以短期来看减税可能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还是控制通胀。

英国宏观政策陷入两难

《全球财经连线》:如果紧缩政策再次打击股债汇市,央行会否放缓加息幅度或再次购债?

明明:这是一个权衡,实际上,本周以来包括美联储加息的预期也在不断升温,也导致了整个海外市场的波动。因为目前全球特别是发达国家面临的宏观环境进退两难,一方面,通胀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另一方面,大家也比较担心资本市场的波动,包括明年衰退的风险,所以两方面都会有一定的牵制。

我认为应该先解决通胀问题,在短期内更快地控制通胀,才能减少损失、减少成本,在通胀降下来后,再通过其他财政政策或者货币政策去支持经济,这可能是比较好的选择。目前(英国)面临滞胀,即经济衰退和通胀同时存在的宏观经济环境,从宏观政策的选择上来说,我认为只能一次解决一个困难,先从通胀开始,解决了通胀再解决经济衰退的问题。

欧洲市场不确定性加大

《全球财经连线》:英国政治不确定性增加,这将对市场预期造成怎样的影响?资本市场是否将发生新一轮动荡?

明明:不排除这样的可能性。包括英国在内的广义欧洲整个市场的不确定性在加大,今年以来的俄乌冲突、能源危机、经济下行以及通胀压力在向各个方面传导,除了影响居民生活之外,对于欧洲制造业的影响也在逐步显现。

实际上,这背后也有潜在的问题。过去几年受到疫情的影响,很多欧洲国家整个政府的财政压力,比如赤字比率、债务都在大幅上升,所以很多人担心欧洲债务压力比较大的政府,是否会出现像当年一样的欧债危机,金融机构是否会面临一些潜在风险。当然目前来说还没有出现,我们只能进一步监测市场的变化。

(策划:于晓娜 监制:施诗 制作:李群 拍摄:李依农 见习记者:郝佳琪 新媒体统筹:丁青云 曾婷芳 赖禧 黄达迅 海外运营监制: 黄燕淑 海外运营编辑: 张然 唐双艳 吴婉婕 海外商务合作: 黄子豪 出品: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