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周五公布数据显示,8月人民币贷款1.25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2.43万亿元,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12.2%。财联社9月“C50风向指数”调查显示,市场预估人民币新增贷款和社会融资规模将回升至1.58万亿和1.98万亿左右,广义货币供应量(M2)回落在11.8%左右。
数据显示,8月金融数据改善尤其是中长期信贷恢复相对明显,国内需求已开启回升通道,但企业和居民储蓄意愿继续抬升。预计货币政策在9月至10月或继续保持观察,连月降息或宽松的概率偏低。
(相关资料图)
企业中长期信贷恢复,居民按揭贷款继续疲弱
数据显示,住户贷款增加4,58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1,922亿元,中长期贷款增2,658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8,75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121亿元,中长期贷款增7,353亿元,票据融资增1,591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425亿元。
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运金表示,8月新增信贷规模近乎是上月的两倍,中长期信贷环比多增超过5000亿元,同比实现小幅多增。8月票据融资新增1591亿元,同比与环比均有所下降,表明居民与企业的实际融资需求开始恢复。
居民信贷新增规模环比多增3363亿元,其中短期信贷明显回正,8月部分刺激消费举措与短期贷款利率下调起到一定政策效果。8月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重点项目落地取得较为显著的政策效果,企业中长期信贷同比与环比均增长明显。
不过,居民贷款同比少增1175亿元,表征按揭贷款的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1601亿元,短期贷款同比多增426亿元,居民部门继续“去杠杆”,购房意愿下滑。
德邦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芦哲表示,8月央行下调政策利率,但由于当月降息仅影响新发放贷款,还未影响存量贷款利率,降息对房贷利率下调的引导作用、对居民部门加杠杆的刺激效应还不会立竿见影显现,降息的政策效应还需要继续观察。
此外,8月企业部门中长期信贷需求有所恢复,但是回升的原因或是8月中下旬3000亿元政策性金融工具投放撬动配套信贷投放,并且由于政策性金融工具投放节奏偏8月中下旬,政策性金融工具对信贷的撬动作用或还没有完全显现。
债券融资不足为社融最大拖累项
初步统计,8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4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5571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33万亿元,同比多增631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3485亿元,同比多增3358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1148亿元,同比少3501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3045亿元,同比少6693亿元。
数据显示,债券融资不足去年同期3成,为社融最大拖累项,表外票据等非标融资对社融增量贡献较大。当前债券市场信用恢复尚缓,信用债发行节奏仍不乐观;8月地方政府专项债剩余额度较少,新增规模下降相对合理。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财联社表示,8月社融比去年同期大幅下滑主要原因是截至6月底,今年新增专项债额度基本发完,加发的5000亿额度尚未开闸,而去年8月仍是专项债发行高峰期。仅此一项,就导致8月政府债券融资少增约6700亿。
M2和M1增速剪刀差拉大
数据显示,8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59.51万亿元,同比增长12.2%,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2个和4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6.46万亿元,同比增长6.1%,增速比上月末低0.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1.9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9.72万亿元,同比增长14.3%。当月净投放现金722亿元。
王青指出,8月大规模留抵退税继续推进,退税资金直达企业账户,这会直接增加企业存款,推高M2增速。企业收到的退税资金既非债权融资,也非融资权融资,因此不计入社融。第二个因素是当前基建投资发力,财政支出力度加大。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居民存款增速持续处于较高水平,显示当前居民消费信心较弱,储蓄倾向较强。这表明未来消费需求有待进一步提振。
8月M1增速继续处于偏低水平,主要原因是当前楼市仍然低迷,商品房销售不振,企业短期存款受到较大影响;另外,较低的M1增速也意味着当前实体经济活跃度依然不足,后期经济修复至常态增长水平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芦哲也表示,8月中旬留抵退税和央行上缴利润等“泛财政”因素基本结束,居民和企业部门现金流回落,M1增速回落至6.1%,企业和居民储蓄意愿继续抬升,拉大M2和M1增速剪刀差,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同比多增1.04万亿,超过6月和7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