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橙融媒9月8日讯(记者 哈图)记者从呼和浩特市乡村振兴局了解到,近年来,呼和浩特市抢抓新时期京蒙协作有利契机,积极打通双向人才交流“廊道”,通过与北京市在卫生、教育、农牧业等多个领域开展深层次交流合作,在沟通对接、干部挂职、人才交流、教育培训等多个层面持续发力,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也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加强党政干部双向交流对接 促推合作成果转化
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京蒙协作工作,自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关系调整后,市委及时调整市京蒙区域合作工作协调小组,统筹推进新时期京蒙协作各项工作任务,两地党委、政府不间断交流互动,多层级开展互访互动,两地选派优秀党政干部进行双向挂职,促成了一批又一批帮扶项目的落地生根。
(相关资料图)
2022年,门头沟区为呼和浩特市选派3名素质高、能力强、作风硬的优秀干部赴武川县挂任县委常委、政府副县长和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乡村振兴局副局长等职务,帮助更新工作观念、厘清工作思路,武川县选派2名干部到北京市门头沟区挂职,切实做到“挂实职、给实权、负实责”。
北京市及门头沟区全力以赴、尽其所能,持续加大援助资金投入,资金支持体系稳步健全,形成了市、区、镇三级立体式财政援助资金支持体系。“十四五”以来,北京市、门头沟区共计向呼和浩特市投入援助资金8640.54万元,围绕产业就业、智力支援、医疗教育、民生保障、消费帮扶等重点工作,实施项目64个,为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作出了重大贡献。
加强专业技术人才交流培训 搭建资源共享平台
呼和浩特市与北京市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搭建技术交流、业务协作平台,深入开展医疗、教育等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北京市选派专业技术人才21人,为武川县教育、医疗、农技事业发展提供智力援助,21名同志身处不同岗位,充分发挥“传、帮、带、培”作用,毫无保留地与当地对口支援单位进行分享,进一步深化双方经验交流,推动形成了能力互促、作风互鉴的良好局面。同时,充分利用北京市教育、医疗、科技优势资源,2022年开展了乡村振兴政策理论培训、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和干部素质提升、乡村振兴带头人培训、基层医疗骨干卫生人员和基层教师跟岗培训,培训干部300余名,助力提升专业技术人才能力水平。
在行业协作方面,呼和浩特市政府与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开展了“双首”健康行动,共推中(蒙)医药“5+N”事业发展,由北京市直接帮扶的24个项目已签约22个;北京儿童医院中医儿科团队工作室、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中医眼科团队工作室分别与呼和浩特市妇幼保健院、内蒙古朝聚眼科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呼和浩特市各受援医院与相关支援医院积极开展各类线上培训、会诊、教学查房、病历讨论、学术讲座及各类科普宣传活动;北京市6所学校与武川县6所学校“手拉手”结对帮扶,4家医院结对武川县3所县级医疗机构,有效助力首府城乡医疗人才培养和医疗水平持续提升。
加强特色优势产业协作 持续积蓄发展势能
呼和浩特市坚持以特色优势产业聚集人才、以人才促进优势产业发展,先后出台了《呼和浩特市携手打造京蒙协作“升级版”深化京呼区域合作工作方案》《呼和浩特市全面深化2022年度京蒙协作助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京蒙协作资金和项目管理实施细则》等一揽子政策举措,市委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向市委组织部和市发改委等20多家职能部门征集招商引资政策措施,研究制定适宜北京企业落地我市优惠政策措施条款,着力筑巢引凤,积极引进北京企业落地呼和浩特市。
同时,呼和浩特市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抢抓东西部协作机遇,大力发展燕麦、马铃薯、大蒜、雪菊、蛋鸡、中草药等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延伸补足产业链条。2022年,呼和浩特市与北京市28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推动种养殖业、饲料加工、新能源基地、光伏产业、干细胞产业等领域发展。并推动内蒙古旭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嘉仕有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2家农业企业落地武川,建成了武川县马铃薯产业园、武川县耗赖山农业产业园,推动实现相互赋能,全力推动京蒙协作再上新台阶。
下一步,呼和浩特市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市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挖掘京蒙人才交流协作潜力,搭建更多更广合作通道,推动两地寻求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务实合作,全面推动区域协作向纵深发展,提升帮扶质效和协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