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大,无奇不有。

尤其在异国,更是存在着许多,在我们看来感到匪夷所思的事情。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下面,把时间倒回至 2016 年的美国。

在飓风之夜,一个女孩突然浑身剧烈疼痛,她嘶喊着,大哭着。

父亲听到后,立刻将她送到最近的一家儿童医院。

这边,医院的医生们忙前忙后,对应症状尝试多种治疗手法。

那边,孩子母亲,对当前的治疗方案表示不满,她要求给女儿用 " 氯胺酮 " 等等。

厂长查阅资料发现,氯胺酮是一种具有镇定、麻醉的药物,静脉注射后,病人并不会入睡,但痛觉会消失。

乍一看,母亲想减轻女儿的痛苦,一切没毛病。

但,问题出在她要求加大剂量,超过正常用量的几十倍。

换句话说,这就跟给女儿注射 "K 粉 " 没什么区别。

如此一来,迷惑的一幕出现了——

医院方,以母亲虐待的名义把女孩 " 强制 " 监护起来;

家属方,含泪控告医院," 绑架 " 女儿。孰是孰非?

外界一时之间难以判断。

至于身处矛盾中心的女孩,她则孤身在病房里,无时无刻不感到恐慌和害怕 ......

《好好照顾玛雅:虐儿案罗生门》

看完开头,你是不是以为这是哪部电影 / 电视剧?

整个剧情走向好抓马!好狗血!

其实不然。

这是一部纪录片,片中出现的画面皆是监控或录影,接受采访的人物正是事件的当事人。

看似奇葩,实则正在现实中发生。

幸福的四口之家

真相从女孩的母亲开始说起。

贝亚特,一个从小就执行力满分、不接受否定的女人。

小时候,她因为是移民,被老师嘲讽连英语都说不好,做任何事情都不会成功的。

结果嘞。

她不仅几个月内攻克英语,还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心脏科护士。

当她遇到想共度余生的爱人,又毅然回归家庭。

从此,贝亚特把经营家庭当成一份事业,每一样事情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她想要孩子,就立刻计划好房间的模样。

对待孩子的成长,也是从其出生一刻开始,后续每个阶段,贝亚特都确保孩子拥有最好的。

在她的笔记里,甚至记录了关于他们成长的每一点每一滴,小到孩子去哪里上的钢琴课。

贝亚特的丈夫接受采访时说到,托妻子的福,自己拥有了一儿一女,四口之家过得非常幸福美满。

直到 2015 年早春,女儿玛雅出现了状况 ......

灾难降临

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活泼可爱的玛雅,突然变了。

她精神不振,时常昏昏欲睡,后续还出现了胸闷气短,视力模糊,吐黄绿色的痰。

起初,全家人都没有在意。

谁知,短时间内,她的症状愈发严重。

上天好像打开了玛雅的疼痛开关,使得她的皮肤像是在灼烧,双脚着地像是有万箭穿心的痛。

不仅无法下地,她的关节也严重变形,胳膊最高抬不到头部。

玛雅到底生了什么病?

为了搞清楚,贝亚特和丈夫带着女儿,去了一家又一家的医院,拜访了一位又一位的医生。

可惜,诊断没有定论,方法试了很多,却丝毫没有减轻玛雅的痛苦。

正所谓母女连心,看着女儿痛到彻夜难眠,贝亚特也一夜一夜地无法入睡。

在无数个夜晚,她独自坐在电脑前,像无头苍蝇一样翻阅论坛,查找相关的疑难杂症病例。

终于,她找到了柯帕里克医生。

这位医生在面诊玛雅后,当即给出结论——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症。

这种病在 9 到 11 岁发生概率很高,高发人群是女孩。

发病时,患者会全身肌无力,关节疼痛,皮肤异常敏感。

打个比方,一片羽毛落在玛雅皮肤上,就相当于一把刀刺向了她。

讲真,外人单听了就背脊发凉。

令人窒息的是,当今的医疗手段只能够从某种程度上减轻病症,无法根治,会伴随患者一生,不定时复发。

而根据玛雅的表现来看,病程已经进入晚期。

普通的药剂用量,不再起作用,但想要用更多的剂量,考虑到安全因素,在当地是不被允许的。

就这样,经医生推荐,贝亚特带着玛雅前往墨西哥。

或许是玛雅继承了贝亚特的坚韧吧,她扛过了大剂量氯胺酮的副作用,顺利从 " 昏迷治疗 " 中苏醒。玛雅的痛感虽然还有,但明显减弱。

她的下肢依然不能动弹,但上肢通过康复训练可以像正常人一样。

在贝亚特的鼓励下,玛雅学习游泳,重回学校,过上了普通孩子的生活。

但,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就像是个定时炸弹,不知何时就会爆发?!

争议背后的利益熏心

是的,看了文章开头我们知道,炸弹已经爆了。

但,好好的治疗为何会发展成一出闹剧?

厂长认为,是规章制度的锅,更是人祸造成的。

比如医院为何要检举,指控贝亚特虐待玛雅?

不可否认,贝亚特当时的表现确实激动,整个人有点儿像是抓狂的感觉。

可从情理上,是可以理解的。

关键点在于,贝亚特不自觉地 " 凌驾于 " 医院之上。

医院在向有关机关说明情况的时候,从医生到护士,语气中皆带着轻蔑和不满。

在他们的叙述中,贝亚特蛮横无理,且自大。

她无视医疗建议像是一个指挥家,在病房里下达指令,让他们用什么药物,用多大的剂量。

她凭什么?于是,他们开始恶意揣测。

认为玛雅是在伪装,有 " 代理性佯病症 "。

认为贝亚特给孩子用违法剂量的药物,是一种虐待行为。

并质疑之前医生的医疗行为是否合法。他们私自下定论,为 " 确保 " 玛雅安全,联系了儿童保护服务机构,强制将玛雅监护起来。

且,剥夺了贝亚特的探视权。

????

听起来像是儿戏,实际上一切都合规合法。

据贝亚特的律师说,在当地(佛罗里达州)儿童福利体系是私有化的," 过度保护 " 赋予了机构更大的权力。

俗话说,钱、权不分家。

很多事情追溯到底,都牵扯着各方的关系和利益。

医院诊断不出疾病原因,便把责任推给父母,谎称其过度医疗,将孩子转交给儿童福利机构。

儿童福利机构剥夺父母的探视权,父母则只能通过法律解决。

而到了法庭,法官冷漠再加上被前两者 " 买通 ",不配合调查,故意拖延时间。

孩子在机构哭闹不止:

父母在外面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只有承认医院的指控,签署协议,保证改正,才能换回孩子。

由此一来,一方面医院无能的一面被隐藏,对孩子的健康没了责任;另一方面,医院背地里依然用玛雅患病的名义,报销了治疗费用,大赚一笔。

可以说,从医院到法官,从医生到护工,乃至整个体制,都是穿一条裤子。

没有人在意玛雅的健康是否恶化,更没有人在意她在病房里哭闹,想要回到妈妈的身边。也没有理会贝亚特的诉求,她在法庭上提出想要和女儿见一面,拥抱一下,都被冷冷地拒绝。当理智的应对无效,事情便走向了失控。

贝亚特没有向对方妥协,而是选择用生命,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庭审结束后不久,她便在自家的车库里上吊自杀了。

唉,真是悲哀。

然而,玛雅的事情不是个例,还有很多。

随手举例就有,一位父亲带孩子看病,短短 10 分钟就被医生判定有暴力倾向,被带走。

在监狱待了足足 300 多天。

包括蒋雯丽主演的《刮痧》,讲述的就是女主因为用中医治疗孩子,被美国儿童福利机构强迫孩子与父母隔离的故事。

直到今天,玛雅和父亲没有签署 " 和解书 ",依然在和体制斗争。

哪怕换来的是法官一次又一次的推迟庭审的通知,仍旧没有放弃,因为玛雅知道,换做是母亲贝亚特,一定也会是相同的选择。

可以说,他们为的不仅仅是自己,也为了离开的亚贝特,更为了有相同遭遇的数百个家庭。

即使再难,他们也要叫醒这群装睡的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