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亭市外出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一家家企业相继落户,一个个项目拔地而起,一条条生产线机器轰鸣……春光里的华亭大地,伴着万物竞发的勃勃生机,跨越赶超、大干快上的滚滚热潮扑面而来。


(资料图片)

这是华亭市招商引资工作取得“开门红”的生动注脚。

2023年,迎着全省“三抓三促”行动的号角,华亭上下按照“攻坚大项目、全域优环境、提档惠民生、善治促和谐”的工作思路,擂响竞相招商引资的“战鼓”,以“开战即决战、起步即冲刺”的奋进姿态,不断创新招商引资工作举措,健全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提高招商项目谋划水平,加大工业园区建设力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招商引资工作高质量发展,为“两地一市”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理思路构建招商引资新格局

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决定生路。

在认真分析研判市情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年初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外引内聚抓招商,以全省“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为契机,常态化开展系列招商活动。二届市委常委会提出,要把高质量服务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核心举措,引导全市各级干部扛牢责任、主动作为。

“我们要把加强招商引资和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抢抓机遇、敢于创新、主动作为。”刚刚召开的二届市委常委会上,市委书记景晓东向全市干部发出了招商引资“动员令”,按下招商引资“快进键”。

融入实践,落到实处。

华亭市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办法及优惠政策,在招商重点、招商平台、招商手段、招商服务等方面转换思路、开拓创新,大力实施园区招商、产业链招商、精准招商,持续优化服务,改善营商环境,着力提升签约项目落地建设实效,形成“开工一批、竣工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动态格局,为全市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强措施打出招商引资组合拳

行棋观大势,落子谋全局。

面对新的时代浪潮和机遇挑战,华亭攥指成拳、合力致远,以“招商引资突破年”活动为抓手,一方面紧盯政策导向,结合全市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谋篇布局,立足8大主导产业链,以“外出带着项目招企业,归来引进企业选项目”的要求,谋划储备契合全市战略发展的招商项目;另一方面不断完善招商引资工作办法,成立各产业链招商小分队,积极走进知名企业对接产业,走进发达地区借鉴经验,走进各类展会宣传推介,大引资大招商的生动局面蔚然成风。

一季度以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出征,先后赴陕西、河南、山东、浙江等地开展“以商招商”“上门招商”活动,组织考察企业、全面招商推介、洽谈合作事宜、对接重点项目,力争吸引一批好项目、优质项目落户,不断扩大招商引资“朋友圈”;各部门履职尽责,统筹协调,当好主力军,聚焦聚力、精准突破,让招商引资项目尽快“落地生根”。

新能源汽车和碳交易综合服务、年产30万吨包装纸品生产线等9个项目陆续签约,签约总额11.62亿元。

聚丙烯高值化产业园、华亭市运煤专线加油站建设,华亭北、马峡10万千瓦风电项目等项目陆续开工建设。

截止3月份,全市实施新、续建招商引资项目42个,全部到位资金完成14.18亿元,同比增长147.9%。

数字直观表现的是华亭招商引资“量”的增长,数字背后蕴含的是华亭招商引资“质”的跃升。一个个在建项目的亮眼数据,一幕幕开工项目的火热现场,正是日益凸显的产业链集聚效应的鲜活写照,更是全市上下以“三抓三促”行动为抓手实施精准招商的有力印证。

优服务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

“招进来”只是第一步,“落得下”才是最重要。

华亭把“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活动作为“三抓三促”行动的重要载体,作为“筑巢引凤”“固巢养凤”的先行举措,主动出击,精准发力,全力打造投资贸易便利、行政办事高效、政务服务规范的一流营商环境。

优化服务流程,推进“综合窗口”改革,全力梳理“一次办好”事项清单,对企业设立变更注销等9类业务开展预约周末延时服务。

提升政务服务水平,聚焦企业开办、融资服务等关键环节,安排专人落实“一站式”“保姆式”服务措施,力争实现企业开办全流程“一日办结”,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减至60个工作日内。

激发市场活力,聚力打造纳税、用电2项最优行业指标,其他16项指标评价水平在2022年基础上提升5%以上。

“我们建立‘领导包企+干部驻企’沟通包联服务机制,大力推行‘管家式’帮办代办等制度,先后为东伟恒健等企业落实金融性贷款1140万元,衔接金融机构与九星碳城达成1亿元融资意向协议。”华亭工业园区负责人王路生介绍。

抢抓甘肃省认定“四强”行动开发区这一机遇,华亭工业园区行稳步健:成立招商引资等3个工作专班,聘请兰州大学专业团队指导推进,全面做实化工园区评估认定及建设工作,着力打造“引进来、留得住、发展好”的优质营商环境。

真抓实干,把“施工图”变为“实景图”。如今,行走在华亭大地,扑面而来的是人心思进、协同聚力的蓬勃态势,深切感受到的是大抓招商、优化服务的浓厚氛围。一项项政策出台,一条条措施落地,一个个项目开工,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通讯员朱玲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