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纾困扶持政策的出台提振了旅游演艺行业的信心,其中的资金奖补政策对中小型演艺机构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同时,政策还释放出了一些关乎旅游演艺行业未来发展方向的信号,将引导企业更好地创新发展,渡过难关。”谈及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等十四部门出台的《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以及近期出台的《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苏省财政厅关于推动文旅消费提质扩容促进文旅市场加快全面复苏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苏十六条”)中关于旅游演艺行业的相关纾困内容,江苏东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文荣表示,政策大力扶持加上企业努力自救,将推动江苏旅游演艺行业稳步复苏。

疫情发生以来,旅游演艺行业一直是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重点关注的纾困行业。江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扶持引导旅游演艺企业克服疫情影响,加快创新转型;旅游演艺企业也一直在主动探索复苏发展之路。

提振行业信心

2020年3月,江苏出台的《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促进文旅产业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鼓励各地开发旅游演艺项目,因地制宜规划建设一批小剧场,推出一批微型精品演艺产品,丰富游客文化体验,延伸文旅产业链。2021年9月,江苏又出台了《关于助力文旅企业应对疫情影响加快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调剂安排省级文化和旅游发展资金1000万元,支持剧院剧场类演出场所经营单位的智能化项目,并对运营成本较高、受疫情影响取消或延期演出场次较多的演出场所进行适当补助。今年1月,“苏十六条”提出,培育营业性演出头部企业,扶持一批有潜力、有市场竞争力的演出经纪机构,支持打造一批有影响力、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演出品牌项目。

南京大华影视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冬昱对于政策的不断深化深有体会。她表示,对比以前出台的政策,“苏十六条”提出专门针对演出经纪机构给予扶持,这说明政府看到了市场化演出主办方的困境。“对目前经营困难的我们来说,这无疑是一场及时雨。”李冬昱说。

恐龙园文化旅游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政策的出台,明确了定向帮扶的对象,增强了企业发展的信心,为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撑。恐龙园文化旅游集团将积极响应相关政策要求,同时主动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修炼内功,提升旅游服务品质,追求高质量发展。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旅游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旅游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周永博认为,“苏十六条”重点扶持大型营业性演出经纪机构,支持各类精品演出项目,这一举措对于保障优质文化产品与服务供给、帮助相关企业渡过难关具有重要意义。疫情下的旅游演艺面临着诸多难题,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由客流阻隔所导致的需求停滞。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相关政府部门要出台和细化各项举措,力争做到精准纾困;另一方面,相关企业要根据市场态势及时调整对策,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

顺应市场需求

面对疫情影响,旅游演艺该如何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周永博表示,旅游演艺需要深挖文化内涵,打造出具有内容黏性和重复观赏价值的系列节目,要让观众“常看常新”。要培养明星演员、网红产品,将原本依赖于游客的门票经济发展为依赖“票友”活力的粉丝经济。同时,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旅游演艺还要融入流动空间,塑造小微场景,降低疫情对演出的影响。

近两年来,江苏旅游演艺行业主体一直在这方面进行不断探索。恐龙园文化旅游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2020年至今,受疫情影响,中华恐龙园景区客流整体减少,因此,景区演艺项目的场次、节目安排也都变得更加机动,会根据实际游客量来制定演出安排。在具体的表演中,景区减少或取消了演艺项目中原有的互动环节,在做好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尽量给游客带来更好的观演体验。“市场环境的变化让我们认识到优化演艺模式、深挖核心IP、打造差异化产品的重要性。经过不断的沉淀与探索,2021年集团打造了恐龙主题实景奇幻大秀《D秀》,以数字多媒体声光演艺为主要手段,利用3D Mapping等技术,首次将馆秀、湖秀、空秀三维合一,引爆了暑期夜游市场,备受行业关注。”该负责人说。

徐文荣表示,作为一家涉及户外演艺、剧场演出等多种业务的公司,江苏东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近年来主打的咪豆音乐节已成为南京市溧水区的重要节庆品牌。但音乐节也是受疫情影响比较大的项目,根据大麦网的数据统计,往年的咪豆音乐节有超过65%的观众都是来自南京市外地区,而且音乐节体量大、投资大、筹备周期长,受疫情影响运营困难。因此,公司把眼光放到了“船小好调头”的项目上,2020年首次在溧水天生桥景区举办了“咪豆Holiday”游园体验嘉年华,并且在假期中常态化推出。“这种体量小、易落地且演出阵容更年轻、更多元的项目,在丰富景区游玩体验的同时也吸引了大量南京周边城市的歌迷来到景区,对景区和公司来说可以实现双赢。”徐文荣说。

打造演艺品牌

转型并非易事。李冬昱坦言,这两年,整个行业都在谋求转型,南京大华影视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尝试了livehouse巡演等小体量的演出,虽然比较受欢迎,但毕竟碍于场地原因,票房始终有限,转型仍处在阵痛期。

这两年的经历让李冬昱更加坚定了打造旅游演艺品牌的决心。她说,疫情就像大浪淘沙,此时一些体验感不好的旅游演艺项目就可能会被淘汰,受到市场认可的项目会留下来。作为一个扎根南京6年的品牌活动,公司旗下的南京森林音乐节2018年至2020年连续3年在不公布演出阵容前提下开售的5000张“盲鸟票”都能在8秒内售罄,这充分说明观众对这个品牌的认可。“我们希望未来这个品牌能走出江苏。而就短期而言,我们在和一些受疫情影响较小的南京都市圈城市对接,比如我们今年计划在安徽省马鞍山市采石矶景区举办太白音乐节,把音乐节与当地文化结合,这是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

徐文荣表示,其实“苏十六条”中提出的“支持打造一批有影响力、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演出品牌项目”,已经为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今后的旅游演艺项目,无论是引进的还是原创的,都会在品牌打造上有更强的意识。他还强调,打造一个品牌不难,但想要延续品牌,需要付出更多。接下来,公司在项目规划中会首先考虑到品牌的延续性,形成大中小活动组成的品牌矩阵。

疫情发生以来,江苏各地的旅游演艺市场涌现出了不少精品旅游演艺项目。2020年6月,由著名导演王潮歌率领团队历时476天精心打造的《只有爱·戏剧幻城》在盐城荷兰花海景区正式公演,成为该景区由观光型景区向度假型景区转变的重要抓手;2020年11月,连云港市演艺集团打造的大型旅游演艺与民族器乐剧《乐见西游》首演,填补了当地旅游演艺的空白;2021年7月,扬州瘦西湖风景区启动“二分明月忆扬州”唐诗主题全景沉浸式夜游项目,抓住夜经济风口的同时,也成为传播扬州特色文化的又一窗口……这些项目是江苏旅游演艺在政策引领下创新求变的成果,已成为景区乃至城市的文化和旅游品牌。(邰子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