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距离美国中期选举还有几周,而就在此时,为了提高油价,以沙特和俄罗斯为首的欧佩克+决定进行两年来最大程度的减产措施。此举被普遍认为是在对抗拜登政府。

沙特此次同意减产提振油价,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俄罗斯抵抗欧美因俄乌冲突对其施加的制裁。沙特能源大臣阿卜杜勒-阿齐兹声明称,全球经济活动放缓,可能会导致原油需求下降,欧佩克+仅仅是在采取预防性措施。当然,油价上涨可能会催化全球经济下行,这样一来,油价可能还是会下跌。

这次欧佩克+减产的举动无异于在打脸拜登,毕竟去年夏天沙特还在尽力压低油价。而这两次拜登对沙特示好,试图阻止欧佩克+减少全球原油2%产量的努力也就此失败。

自当年罗斯福总统执政以来,美国与沙特之间就形成了“你提供石油,我提供保护”的默契。但这种默契并非是维护美国利益的必要条件。反而向全球出售石油一直是沙特的最优先利益。沙特对卖石油的依赖程度,高于西方对买石油的依赖程度。也就是说,除了石油出口带来的巨额收入,对沙特和其他中东产油国而言,西方世界并没有什么吸引力。即便是某个国家或组织占领了沙特的油田(就比如1990年伊拉克的企图),它最大的追求也无非是卖出沙特原油赚钱。

9·11事件中被曝出有15名劫机者是沙特人,且沙特政府也有可能参与其中。在此后,美国人就不禁怀疑:他们保护沙特油田卖给沙特武器,是否符合美国利益?此外,美国情报机构声称,是沙特王储本人下令2018年在土耳其谋杀《华盛顿邮报》记者卡舒吉。而且美国也长期不满沙特对本国女性的压迫。

沙特应该为其自身利益而行动,而拜登政府也应该基于经济现实在中东采取更加务实的政策。虽然在产油配额上作假损害了欧佩克希望长期控制全球油价的努力,但控制产量确实会产生短期影响。此外,如前文提到,欧佩克产油国经济对出口原油的依赖,远大于工业国经济对进口原油的依赖。从历史记录来看,​​高度工业化的国家有足够韧性应对高油价的冲击。这样一来,美国及其盟友可能经受得住欧佩克+减产以及油价上涨的影响。

美国对伊朗和委内瑞拉都进行了制裁,试图遏制其石油出口。政治对立对美国的经济利益和能源安全没什么用处,应该转变这些适得其反的对外政策。就伊朗的情况而言,其试图暗杀其领导人(如特朗普所做的),美国应该尽力恢复濒临破裂的伊朗核协议,这将带来双重好处。一方面伊朗为了解除制裁,会暂缓发展核武器;另一方面,伊朗也能向全球市场提供大量石油。伊朗这部分出口将有望抵消欧佩克+减产的部分。就委内瑞拉而言,若解除对其制裁,则该国可能需要花一些时间来恢复石油产业,才能为全球市场提供更多石油。

中东其他国家可能有意继续遏制伊朗,但美国在中东的关键利益需要对伊朗和其他沙特“友邦”采取更加现实、务实且中立的政策。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