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临近结束,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相继发文,结束异常火爆的暑期开放,转为周末和法定节假日开放。
(相关资料图)
教育部7月初曾发文,鼓励高等学校向社会开放参观,主动服务全民学习。记者实地走访调查北京市约10所高校,发现开放程度非常有限,多数仅向校友和师生亲友开放。而有限的开放,却暗藏着无限的“商机”,单人收费千元的高校研学团,在网上热销。
高校多是有限度开放
“抢不到‘票’,进不去,门口拍张照吧。”记者在暑期多次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附近走访。很多外地游客,因为抢不到预约进校名额,只能在校门外打卡拍照。清华大学8月7日结束暑期开放,北京大学8月14日结束暑期参观,两校将在双休日和法定节假日继续开放校园参观。
清华和北大的开放,面向全社会,这在北京高校中已属非常罕有。记者调查了北京约10所高校,这些学校都在2023年春天恢复对外开放,但多数是有限度开放。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对持校友卡的校友开放进校,对师生亲友开放邀请进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对师生亲友开放邀请进校。北航博物馆,也仅对师生、师生亲友和校友开放预约。对全社会来说,进高校参观的机会,依然稀缺。
除了北大、清华,另一所在暑期面向全社会开放的是北京科技大学。记者在8月9日预约成功了北京科技大学的进校参观。和火爆的北大、清华相比,北科大的开放,鲜有人知。
在校门刷身份证,核验人脸,闸机显示访客姓名,自动开门。创办于1952年的北京科技大学,前身是北京钢铁工业学院。建校初期,主楼、办公楼、理化楼、外语楼组成的建筑群,参考了当时莫斯科钢铁学院的建筑设计。至今,这些建筑仍然保持着鲜明的“苏式”建筑风格。2008年,北科大的体育馆,成为奥运会柔道、跆拳道等比赛场馆。2018年,北科大近现代建筑群,入选“第三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
在学校的主楼前,记者看到了游客的身影。“我们一家是从福建来的,特别想到北京的大学看看。”林女士告诉记者,他们的行程中,也包含到清华、北大打卡,但仅限“外观游览”。开放又不热门的北科大,满足了全家进学校参观的愿望。
在北科大参观时,正值午餐时间。记者发现,学生们活动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学校东部的宿舍区、餐饮区。游客则集中在学校西部的主楼参观。彼此之间交集很少。有学生说:“没感觉游客有什么打扰的地方,毕竟是暑假,学校里人本来就少。”
逛高校竟有“秘密通道”
相对稀缺的高校参观机会,让很多人开始自己想辙。
在社交媒体上,有很多网友交流北京高校进校参观的秘密通道。有的高校东门,保安不严。有的高校连着家属区,可以穿行。有的高校海淀校区很严,但房山校区,可以尝试“突破”。
也是顺着网友们提供的线索,记者通过一个对外开放的酒店,走进了北京邮电大学(本部)。北邮校园不大,但古树参天、绿草茵茵,很适合漫步。暑假留校的学生们,三三两两,从宿舍楼走出来。
“学校好像很少有游客来参观。”有学生对记者说:“我自己倒是挺喜欢去别的学校转转的,比如隔壁的北师大,以前经常去。”
临出门时,记者询问北邮保安学校开放的情况,他说,学校也只对师生亲友和校友开放。
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东校区,记者看到保安非常严格,学生订的外卖,也只能放在门外。
有网友提示,西校区可以随意进出。果然,记者从敞开的闸机,顺利进入西校区。这里有世界语言博物馆可供参观。
有北外学生说:“学生们都住在东校区,所以管理还是比较严。西校区主要是老师办公区,出入自由一些。”
除了找“暗道”,还有人邀请“互逛”。在中国人民大学门口,记者见到了刚刚参观完校园的四个年轻人。“我们是从广东来的,有同学在人大读书,就通过他,邀请我们进校。逛了逛,还吃了顿饭,人大食堂真不错。”小钟告诉记者,四个人是好友,暑期结伴,从广州出发,先到上海,再来北京。除了景点,这趟“北上”之旅的重要打卡点,就包括各大著名高校。
参观完人大,四个人打了个车,下一站是北大。“不过北大我们就没有同学了,只能站门口拍照。”
在社交软件上,“北京高校互逛”的帖子,非常火,动辄几百上千条评论。“北电可以去吗?”“我是北电,欢迎。”“中农大表示不好意思带人来……”“我想去,听说农大食堂很好吃。”“清华,换所有!”“想去清华。”
各个高校的大学生,在这里互相邀请,再以亲友的身份,实现逛大学的愿望。
有偿“亲友”和高价研学泛滥
互逛,已经成为北京大学生交流的新方式。而另一些人,则开始利用稀缺的入校机会,做起了生意。
在社交软件上,记者就看见了有偿带人进入北京师范大学的帖子。发帖人表示,以亲友身份邀请入校,每人收费20元。
在网购平台,销量最火、价格最贵的还是清华、北大的入校机会。尽管这两个学校的社会开放参观早已约满或已暂停工作日预约。
有店主给出的参观北大的价格是469元/位,大人儿童同价。另一个店主在记者询问后,非常热情地自我介绍:“我是PKU(北京大学缩写)研三学生,每日有进校名额,需要提前订。”这位店主开出的价格是280元/位,大人儿童同价。他还一再向记者推荐附加服务——北大学生讲解,会陪同参观未名湖、博雅塔等校内景点,并且讲述学习心得等,收费600元/次。“讲解我不挣钱,都是给学弟的。”
此外,各种以研学为卖点的清华、北大“一日营”也处于热销的状态。这些项目,多数都强调“每周可约”“学长带你飞”等诱人元素。有组织者向记者推销1280元/位的清华研学团,并表示8月份还有8次参团机会。他介绍,参观全程有清华学生陪同讲解,甚至包括到清华食堂就餐。
记者注意到,清华大学此前声明,不向任何机构和个人收取参观费用。北京大学同样声明,校园参观不收取任何费用,请拒绝以任何名义提供参观服务的有偿预约行为。
而且,就在这个暑假,北大已经两次通报违规预约入校行为,涉事机构均为校外研学团队。8月4日,北京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总队等部门,专门对北大清华校园周边、颐和园景区研学旅游团队开展联合执法检查。
即便如此,各种平台上,以高校研学为主题的高价旅游项目,依然在肆无忌惮地招揽客户。
“怀念可以随时去邻校听讲座的日子”
现在,清华、北大对全社会的开放,仅限于暑假、双休日和法定节假日。在这个旅游市场异常火热的暑假,清华、北大涌入大量游客。有学生抱怨:“食堂里有很多小孩。”有学生向学校投诉,校园秩序遭到破坏。
一边是稀缺的入校机会,一边是火热的参观需求,供需失衡是否直接滋生了旁门左道,尚无定论。但有人利用稀缺资源,违规牟利,却正在发生。
在更多学校,要么鲜有游客参观,要么开放程度有限。
高校与社会,教学秩序与公共属性,埋头学习与体验生活,本无根本矛盾。相信每一个读过大学的人,都体会过校门敞开时的和谐统一。那么,是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规则,让热门高校参观更有序,其他高校开放更包容。
有正在读研的大学生对记者说:“我记得刚来北京的时候,学校还没有封闭管理。那时候,去附近的学校很方便。吃完晚饭,就当是散步了,不管有没有认识的同学,都可以去看看。现在想想,我挺怀念可以随时去邻校听讲座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