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黄河新闻网朔州讯(记者 石颖)8月9日,朔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朔州市大医院运营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朔州市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李悦兰,朔州市大医院院长段宝山,骨科专家、主任医师元占玺,妇产科专家、博士丁西来,儿科专家、主任医师刘丕松,心内科专家、主任医师杨晋,神经外科专家、副主任医师王全恒向大家介绍朔州市大医院相关工作情况。

由于医疗基础薄弱,优质医疗资源短缺,朔州转外就诊率较高,广大市民“看病难”问题十分突出。对此,朔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聚焦群众所呼所盼,全力推动朔州市大医院建设项目,把建设朔州市大医院作为补齐民生领域医疗短板、大幅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快建设区域医疗中心的有力举措。

朔州市大医院是朔州市委、市政府着力破解优质医疗资源短缺,解决“外转病人多、群众看病难”的重大民生工程,也是推动朔州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具体举措。历经十年的筹备建设,2023年1月8日朔州市大医院正式开诊了,近日通过了山西省卫健委评估验收,取得了三级医院的执业许可,标志着朔州市卫生健康事业开启了新的征程。

朔州市大医院位于朔城区广安东街,占地面积314亩,建筑面积约21万平方米,规划床位数1500张,工程设计概算为15亿元,医疗设施设备总投资6.4亿元。医院配有不同规格的磁共振成像系统3台、256/128高端CT5台、机器人医用血管造影X射线系统3台、全自动检验流水线、直线加速器、高清电子胃肠镜系统,并配备了移动CT车、体检车、PCR核酸检测车等一大批全新的高端医疗设备;并实现了信息化互联互通标准化四级、电子病历五级,极大地方便、快捷地服务广大患者。

充分利用朔州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各项人才政策,朔州市大医院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引进硬核措施,破解用人难题,从待遇、平台、感情等方面多管齐下,不拘一格引进人才、使用人才,做到“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的人才共享思路,紧盯朔州医疗短板,与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安贞医院、301医院等国家级三甲医院以及山西白求恩医院、山大二院、山西省肿瘤医院等省级三甲医院专家团队深入合作,构建紧密医联体,全力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的三甲医院”。目前院内现有高级职称人员90余人,具有三甲医院工作经历的高级职称人员60余人,博士研究生3人,硕士研究生130多名,本科生400多名。通过全职引进、定期出诊、经常学术交流、院内、外会诊、手术等多种合作方式,带动学科高质量发展,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京津大牌专家的诊疗服务。

按照三级甲等医院学科建设要求,医院现开设临床一级学科15个,二级学科16个,医技科室8个,基本达到三甲医院评审所要求开设的科室,开放床位800张,其中重症床位57张。医院具备独立开展各种疑难复杂疾病诊疗项目能力,能独立完成三级甲等医院要求的疑难重症手术。自开诊以来,累计接诊患者三万余例,日均门急诊患者500人,日住院患者平均达到350人,累计开展高难度三、四级手术200余台,微创手术率达到 90%以上,并建立第一批“博士服务团工作站”,每周定期安排在大医院免费出诊。

2022年10月朔州市大医院作为应急方舱医院启用,临危受命、勇挑重担,抽调骨干医务人员投身方舱医疗救治、社区核酸采集、PCR核酸基地检测等疫情防控工作,在46天的运行期内,床位从500张扩充到3000张,累计救治新冠感染者4000余例,圆满完成方舱医院各项工作任务。2023年1月8日,在工程和医疗设备尚未完善的情况下,为了应对第二轮疫情波的冲击,克服困难紧急开诊,围绕新冠疾病整合医疗资源,开设57张重症床位,补齐朔州市医疗急救(ICU)床位的短板,共收治住院病人216人次(其中病危53人,病重34人),40%的呼吸机使用率,治疗白肺病人20余例,全部救治痊愈,体现了医院的整体救治能力、协调配合能力。开诊以来,医院持续推进“巡诊下基层”服务活动,共开展大型义诊9次;各科专家开展健康宣教,从“医疗”向“健康”延伸,通过抖音、微信平台,指导大家健康饮食、科学运动、正确用药;同时医院推出健康体检,全生命周期呵护健康,让老百姓感受大医院点点滴滴的服务和用心,争做一个有温度的医院。

发布会上,相关工作人员还围绕朔州市大医院的骨科特色、引进的三甲医院知名专家带来哪些新项目、新技术、如何打造心内科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