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8月7日中午,北京急救中心驻扎门头沟区斋堂镇防汛医疗救援的杨毅车组接到指令,两名患者急需由斋堂社区服务中心转送至门头沟区医院进一步治疗。经了解,两位患者都是年近九旬的老人,一位是股骨干骨折的患者,另一位是高血压病患者合并有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脑梗死后遗症等疾病,都需尽快转至上级医院治疗,同时随车家属仅为一位 80 岁的老人。患者病情刻不容缓,车组立即准备驾驶乌尼莫克救护车前往现场,但由斋堂镇到门头沟区医院要走灾后抢修的道路,全程需要4个多小时,随时面临山体滑坡、道路坍塌、车辆拥堵等巨大挑战,途中转运存在较大风险。

北京急救中心驻门头沟院前急救指挥组立即研究转运方案,为节省时间寻求最佳转运路线,依据指挥组实地踏勘斋堂镇-雁翅镇-王平镇-门头沟区救护车转运路线结果,参考门头沟急救分中心120车组提供的实地救援经验,最终选择从尚未开通的京拉高速斋堂镇至雁翅镇路段行驶,这样能够比原方案节省近2小时的时间。

决策确定、即刻出发。驻门头沟院前急救组负责人、组内医疗专家驾驶着120急救指挥车在前方带路,杨毅车组驾驶的乌尼莫克越野形救护车载着两名患者在后方跟随,两辆120医疗急救车辆在蜿蜒崎岖的山路上承载着生命的希望无畏前行。途中,医护人员陪老人谈心聊天,舒缓其紧张情绪,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2 个小时后,车组顺利驶出山区,便第一时间与门头沟区医院急诊取得联系,建立救治绿色通道。随后车组抵达医院,将两名患者安全送达并与院内医务人员交接。

汛情始发,中心领导分别带队前往汛情严重地区靠前指挥,同时组建院前医疗急救专家指导组,随队在灾区开展工作研判和专业指导,每日实地踏勘灾区实地情况,对需要转运的特殊人群做好转运途中风险评估,确保灾区伤病员救治转运安全。

争分夺秒、救死扶伤是 120 急救人的责任与使命,打通生命通道,快速安全转运,使患者及时得到有效救治,为生命保驾护航。团结一心、迎难而上,一定能够赢得防汛抗洪救灾的胜利,确保首都城市安全运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