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昨天,2023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数字疗法产业发展论坛”举办。记者获悉,北京在数字医疗领域先发优势已经显现,数字医疗的基础、框架已经基本形成。

全球卫生健康行业正进入数字医疗时代,数字技术从医疗数据分析、电子医疗档案逐步应用到人工智能辅助的临床诊断、手术治疗。“数字疗法在中国仍然是一片蓝海。”中国通信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延川介绍,数字疗法的应用场景广泛。比如,通过网络视频和人工智能成像,医患之间的远程问诊将会改变传统的线下服务模式;具有算法功能的智能手机将成为居民健康数据记录、识别和监测的便携工具;生物标志物技术的应用将使得疾病分组更加精细;植入式数字设备和基因重组技术也将进一步挖掘人体健康潜能。“预计在未来3至5年,数字疗法将呈现爆发式增长。”

实际上,数字疗法在北京已有落地。市经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磊表示,北京在数字医疗领域先发优势已经显现,数字医疗的基础、框架已经基本形成。“例如,我们依托京通搭建了挂号平台,目前已覆盖270家医院。医疗影像云平台也在通州落地,实现了影像结果的共享。”王磊说,下一步,北京将持续推动数字疗法、数字医疗产业发展。目前,北京正在梳理整合医疗信息大系统,推动卫健、药监、医保三医联动,实现数据的联通和共享。同时,北京将支持龙头企业开发专科疾病的数据集,营造数字医疗产业生态,率先推出创新疗法的团体标准、地方标准。

北京还将积极探索商业健康险产品的供给,进一步扩大普惠健康宝的范围。此外,北京将设立更大规模的产业发展基金,支持数字医疗产业在北交所挂牌上市,提供优质的产业空间,为创新企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供政策支持。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