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暑假时,YOUNG剧场推出“夏日亲子艺术季”,带来9台15场演出,开设莎士比亚戏剧双语夏令营、亲子绘本营等,邀请小朋友们到剧场避暑,感受艺术之美。

刘烨的儿女们演戏可还行?


(相关资料图)

7月上旬,QFunTheater儿童实验剧团的音乐戏剧《本草纲目》和中法联合制作青少年偶戏《镜花缘》将先后登陆YOUNG剧场。结束在上海的演出后,这两部由孩子主创、孩子表演的作品将走出国门,亮相法国阿维尼翁OFF戏剧节和英国爱丁堡国际艺穗节。

将于7月8日、9日演出的《本草纲目》,是影视演员王学兵首次执导的儿童剧场作品,值得一提的是,刘烨的孩子诺一和霓娜参与了演出。

《本草纲目》定位为音乐戏剧,作品音乐涵盖了流行、古典、民族、嘻哈等多种风格,来自喀麦隆的现代舞艺术家Abbe Simon担纲编舞。虽然作品灵感来自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但孩子们大胆地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他们构想了平行的多重时空,在游戏带动的剧情中,古代东方的写意表达与当代多元的POP文化并置,小演员们会带着全场大朋友小朋友观众,悠游于时间长河,穿梭于当下和李时珍所处的时代。

《镜花缘》紧随《本草纲目》,上演于7月11、12日。《镜花缘》原是清代文人李汝珍创作的长篇小说,孩子们在中法两国艺术家的启发下,以多媒介的舞台方式改编了这部富有奇幻色彩的小说。剧作以主人公唐小山寻找失落在凡间的十二朵花为线索,开启一段奇幻的海上之旅,通向未知的世界。在面具与偶建构的世界中,小演员们将以唐小山的视角引领观众邂逅一个又一个奇异的国家:黑齿国、小人国、双面国、豕喙国……如同走进一幅鲜活的图景,又宛如游走在现实与梦境的边界。

剧场消夏,孩子们是观众,也是主演

《本草纲目》《镜花缘》拉开YOUNG剧场“夏日亲子艺术季”大幕,夏日炎炎,孩子们可以在剧场里过不一样的暑假。

8月25-27日的“法国动画电影音乐周”,上演动画配音秀《不怕大灰狼》《鼹鼠的故事》和即兴绘画音乐会《森林物语》三部作品,艺术家通过现场即兴表演,带着小观众们重访他们熟知的经典动画。

《不怕大灰狼》的看点是现场音乐家即时配音,各种音效全靠音乐家的“巧手”,和他的“家当”们——从世界各地搜罗有趣乐器,比如印度的塔布拉鼓、神奇的特雷门琴等,甚至大塑料管、长得像小鸟的口哨、甚至日常的锅碗瓢盆。《森林物语》从“蚁人”视角漫游微缩宇宙,在画家的描绘下,主人公小男孩沿着掌心纹路,探寻生命的旅程:他沿着祖父的皱纹,感受这个进入人生最后旅程的生命的秘密;在姐姐的眼中,看见知识如天边星星般闪耀光芒;母亲的头发有时温柔如夏日海洋,有时愤怒如骇浪;父亲巨大厚实的双脚则支撑着小男孩一步步的向前走。现场使用的手摇琴是种古老的欧洲弦乐器,被认为是历史上第一件弦乐器。这种中世纪乐器出现时间大概是公元11世纪左右,现在濒临失传,是重要的音乐文化遗产。

9月2-3日演出的合家欢音乐戏剧《少年的,莎士比亚奇旅》,是一部专为孩子们写的、适合全家观赏的舞台剧,选取三部莎翁戏剧的经典片段呈现给观众,从莎士比亚的经典作品中回溯剧作家出生、求学、辍学、结婚生子,到成为伟大剧作家的生命轨迹。作品通过孩子的视角,探寻并讨论莎士比亚谜一样的身份,小观众看完剧后,会感受到莎士比亚不只是个名字,而是充满生命力的人类宝藏。

9月16-17日上演的《摇滚学堂》系列是国内首个原创摇滚主题的互动亲子音乐剧。系列由《摇滚学堂之回到未来》《摇滚学堂之摇滚吧!贝多芬》《摇滚学堂之节奏神偷》三部曲组成,选曲横跨50年代到80年代,那些熟悉的旋律带领人们穿越时间,不限年龄、不限身份的观众都能在音乐中找回自己的童年往事。

让剧场成为孩子成长的一部分,重在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在剧场里,他们不是被动的观看者和接受者。在剧场里的暑假记忆,不能只是坐在观众席上,更要走上舞台。8月7-11日和8月7-18日,莎剧双语夏令营《威尼斯商人》在YOUNG剧场分两期开营,面向9-15岁青少年公开招募。夏令营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史志康教授和上海戏剧学院肖玮老师担任指导老师,带领小学员们研读、排演莎剧文本,沉浸式感受莎士比亚著作和双语戏剧的魅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