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11月CPI同比升7.1%,低于预期值(7.3%)和前值(7.7%),11月核心CPI连续两个月低于预期,二手车等关键通胀都有所下行,但居高不下的租金仍是助长CPI的主要因素,长期租约的涨价存在滞后效应。不过,目前的数据也表明,通胀下行至少有盼头了。
早前,周四凌晨美联储放缓加息至50BP的预期就已板上钉钉,而明年大概率会回到一次加息25BP的节奏,各大机构目前纷纷对亚太市场积极起来,美联储加息导致的资金外流压力或有望缓和。截至目前,美元指数已经从115附近的高位跌去近9%,人民币于14日继续回升至6.94附近,当日A股、港股收盘小涨。
景顺首席全球市场策略师胡伯(KristinaHooper)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美元已经开始走软,一般强美元逆转对于新兴市场资产来说有利。“现在中国的变异株比较温和,随着‘重启’进程继续,即使还会有一些小的波折,但我认为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中国经济增长明年有可能也会达到5%,这还没有完全反映在价格上,目前中国股票的估值水平还是具有吸引力的。”
(相关资料图)
房租价格有望回归季节性放缓
美国11月核心CPI环比增长放慢至0.2%,为一年多以来的低点。总体CPI环比上涨0.1%,远低于市场预期的0.3%;同比增长降至7.1%,为去年12月以来的低点,显著从今年6月高点的9.1%回落。标普500指数北京时间14日一度走高逾2.5%,但涨幅最终收窄至0.7%;美元指数跌至6月以来低点,比8月高位回落约9%。
就细分项而言,能源商品、二手车、医疗服务价格降幅较大,而食品(环比+0.5%,同比+10.6%,下同)、租金价格(+0.6%,+7.1%)的上涨压力仍然居前。
高盛方面表示,虽然通胀下降,但由于住房类别反弹至非常快的速度,面对医疗保健系统不断增加的成本压力,医院(-0.3%)和医生服务(持平)的疲软似乎不可持续。机票价格下降3%拖累核心指数0.02个百分点。其他地区的服务业通胀喜忧参半,个人护理(+1.4%)、汽车维修(+1.3%)、汽车保险(+0.9%)和日托(+0.6%)价格增势强劲,但家庭经营(持平)、酒店住宿(-0.9%)和医疗保险(-4.3%)疲软。核心商品价格下跌0.5%,二手车价格下跌(-2.9%)抵消了服装价格意外反弹(+0.2%)和烟草价格走强(+0.7%)的影响。新车价格自1月以来首次保持不变,因为反弹的激励补贴措施抵消了2023款车型的更高标价。
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机构人士都表示,租金通胀的变化是最需关注的指标。租金通胀在整体通胀中占比较大,且下行更为缓慢。因为租客一般签订的是长期租约,而在租约到期后,更新租约时房东大概率会提价,提价的动作实则已滞后于市场最新租金价格的变化,这也解释了为何租金的领先指标已经开始下降,但CPI中的租金上涨压力仍居高不下。
美国租赁市场已经火热了近两年,如今终于开始跟随住房市场一起降温了。例如,根据美国房地产协会官方网站Realtor.com的数据,10月美国租金同比上涨4.7%,是18个月来最小的同比涨幅。虽然整体租金仍高于一年前的水平,但涨幅正在缩小,因为房东在通胀面前失去了定价权。
“虽然现在说房租价格正式进入下降轨道还为时过早,但数据显示,价格有望回归正常的季节性放缓(美国租金价格通常会在秋冬季有所回落),过去几年的天价涨幅可能已经成为过去。”Realtor.com的首席经济学家DanielleHale表示。
嘉盛集团资深分析师佩里(JoePerry)对记者表示,总体来看,随着美国CPI连续两个月低于预期,FOMC必然会在12月的议息会议重视这一现象。许多问题随之浮现:委员会是否会持续放缓加息节奏?此轮加息周期中,FOMC预设的利率目标又是多少?无论有多少新问题产生,唯一可以确定的是,高通胀率如今朝着正确的方向不断降低。
终极利率或指向5.25%
除了在12月加息50BP,高盛美国首席经济学家哈哲思(JanHatzius)近期就表示,2023年的基金利率中值预计将在5%~5.25%之间,较此前的4.75%~5%小幅上升。高盛继续预计2023年将加息3次,每次分别加息25BP。
上周高盛提示了2月加息50BP的可能性,但在此次通胀数据发布后,“就边际而言,通胀报告降低了2月加息50BP的风险。”哈哲思称。
目前也并不宜盲目乐观。第一财经此前独家专访了品浩(PIMCO)环球固定收益首席投资官波以斯(AndrewBalls),在他看来,放缓加息并不代表美联储将放松政策。波以斯称,从1945年开始的美联储加息周期,一般最后一次加息和之后的降息之间相隔6个月,“但这次我觉得完全没有定数,因为当美联储未来暂停加息时,通胀仍将大幅高于美联储的目标值(2%),我们预计核心通胀在2023年年底前仍将远高于目标值,要再度宽松可能需要等很长时间,这取决于通胀数据,也取决于经济增长数据,预计2023年会出现轻度衰退。”
对资本市场而言,持续超出5%的联邦基金利率是近十多年来的极高水平。资深宏观对冲基金经理袁玉玮对记者表示,“隔夜多头似乎在借利好出货,当日高点并没有被多头成功拿下,感觉周五可能会继续出现卖压,上周五系统的空头信号就已发出。”
另一位外资资管机构的投资经理则对记者表示,“今年经历了上半年的暴跌(标普500年内跌幅一度高达25%),由于美联储暂时出现放缓加息的信号,于是年底要冲业绩的基金就开始忽略潜在的风险,先买为敬。在‘业绩粉饰’的交易过后,来年1月往往市场会出现跳水。”
所谓的潜在利空是通胀可能仍会远超目标,以及盈利衰退压力不断强化。摩根士丹利首席美股策略师威尔逊(MichaelWilson)表示,“市场不愿对似乎显而易见的盈利风险进行定价。我们仍然感觉到买方对明年的盈利现实不够悲观。其次,这种对盈利衰退的定价脱节并不像人们可能认为的那样不寻常。我们从每股收益的角度回顾了2008年8月的类似情况,市场对这种收益下跌的定价时滞通常比想象的要长。“他表示,盈利过剩在各个行业都相当普遍——标普500指数85%的行业预期每股收益比疫情前水平高出10%。
中国市场的外部压力有所缓和
整体而言,随着美联储加息节奏的放缓,中国面临的外部压力也将缓解。今年三季度,中美利差的倒挂幅度一度超出150BP(中、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也导致北向资金大幅流出中国股市,中国国债也遭遇外资抛售。
“从历史上来看,如果是美元走软的话,对于新兴市场的股票市场是有好处的。”胡伯对记者称。11月开始,北向资金明显回流,幅度一度超出700亿元,在此推动下,人民币对美元也从此前逼近7.4的水平反弹至6.9区间。
对于中国经济重启的预期从11月就开始强化,随后的疫情防控“新十条”措施落地,A股、港股、人民币此前持续反弹,不过近几日开始陷入震荡格局。对此,胡伯表示,“现在仍有一些国际投资者对投资中国的股市持较为谨慎的态度,但是他们的态度也在快速转变,越来越多投资者意识到中国股市的增长潜力很大,且目前的估值比较低。”
接受记者采访的国际机构投资经理普遍表示,“重启”进程分为几个阶段,可能不乏波折,但最终将逐步恢复正常化状态。“在疫情开放的早期阶段,科技股和互联网板块确实会表现不错,但是我认为周期性的股票表现也会不错,周期股将受益于经济重启的预期,所以这两者之间不会出现太多的差距。目前这些大科技公司的估值也下降了,所以它们在未来的增长潜力也将强化。”
截至北京时间12月14日17:00,美元/离岸人民币报6.948。由于不确定性仍存,巴克莱预计短期人民币波动性将保持在高位。“中国正在转向更有活力、更灵活的防疫战略,我们看到了从‘遏制疫情’转向‘压平曲线’的迹象。这降低了经济增长走弱的风险,应该会支撑风险资产。如果美元继续走弱,不排除美元/人民币测试6.80~6.90区间的可能性。”
事实上,人民币的V形反转几乎超出了所有机构的预期,此前预计美元/人民币将触及7.5~7.8的外资行并不在少数。某大行外汇业务专家朱延桦对记者表示,目前模型显示,美元指数仍存在一定高估。他也提及:“如果一轮汇率趋势成型,羊群效应将促成结售汇需求的集中爆发。但企业的结售汇行为往往后知后觉,跟踪的结果显示,企业扎堆结售汇的趋势经常比汇率趋势晚1~2个季度。行为滞后带来很多弊端,比如交易端的亏损、主管人员的心理压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在具体操作执行过程中的慌乱。因此,中性策略可能才是更明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