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刚刚结束访华的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日前在议会重提建立“亚洲货币基金组织”。他表示,“马来西亚没有理由继续依赖美元”,其中央银行已开始与中国讨论,令两国贸易可以用林吉特和人民币结算,而中方对此持开放态度。

新华社资料图

近来,“去美元化”渐有星火燎原之势。中海油与法国道达尔能源日前完成的一笔液化天然气交易,因首次直接采用人民币结算,被舆论解读为“石油美元终结的开始”。而巴西政府前不久也宣布,已与中国签署人民币清算安排合作备忘录,可在双边跨境贸易投资中直接使用本币结算。日前召开的东盟国家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首要议题正是讨论如何减少金融交易对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的依赖,转向以本地货币进行贸易结算。

此情此景,可谓美元严重透支信用的必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美元霸权地位由来已久。从“布雷顿体系”到“牙买加体系”,锚定物从黄金转为能源,不变的却是美元的主导地位。借助于此,美国时不时祭出量化宽松政策,满世界疯狂割韭菜,肆意滥用货币政策的霸权行径,使各国“人人自危”。加之一段时间以来美国国内通胀持续外溢,美联储数度加息却仍回天乏力,甚至还引发了银行危机。基于此,一众国家未雨绸缪,出于自身利益与安全的角度,选择更为稳妥的支付方式,并不难理解。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正是人民币加速国际化的坚实脚步。近年来,中国一直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顶住了新冠疫情肆虐、外部环境严峻等压力,实现了经济的稳定增长。以稳固的经济大盘子为支撑,人民币汇率稳定,作为国际货币的避险属性日益凸显。2022年以来,受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俄乌冲突持续等因素影响,欧元、日元等货币对美元汇率大幅下跌,而人民币表现相对坚挺,对各国吸引力显著上升。截至目前,人民银行已经在29个国家和地区授权了31家人民币清算行。

尽管跨境交易货币多元化成为共识,人民币结算“朋友圈”也在不断扩大,但美元霸权的动摇注定会是漫长的过程。当然,美国也不会坐视自身霸权跌落。这些年来,美国一方面加大本土石油开采和页岩气技术研发,巩固“石油美元”的霸权,一方面则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等,在高新技术领域再为美元霸权撑开“保护伞”。在这一过程中,人民币的国际化道路不会一帆风顺,但人民币并没有动力和意愿去取代美元,更没必要重复美元走过的路。削弱现在极不平等的货币体系,不让其成为某个国家剥削吸血全世界的工具,使之更加完善公平,让更多国家能从中获益,才是“去美元化”的真正内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世界是多极化的,货币也应该是多极化的。大家携起手来为更加公平公正的国际秩序而努力,一个更符合各国共同利益的国际货币支付体系方未来可期。

(原标题:“去美元化”是美信用透支必然)

来源:北京日报 评论员 杜梨

流程编辑:u027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