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动力电池领域落后于中日韩的美国,最近似乎要奋起直追了。


(相关资料图)

大家都知道,新能源车是未来的方向,但其最重要的部件却不为美国人掌控。

美国,终于急了。

就在8月29日周一,韩国电池制造商LG新能源与日本整车厂商本田将在美国合资办厂生产动力电池。

LG新能源当日在首尔的公司总部与本田举行签约仪式,商定将投资44亿美元在美国建立产能达40吉瓦时(GWh)的动力电池厂。双方正在具体研讨选址,计划明年上半年动工,争取2025年底开始量产软包电池及模块。该厂生产的电池将装载于本田及旗下高端汽车品牌“讴歌”的电动汽车。

值得关注的是,这是韩国电池制造商和日本整车厂商首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一致认为,为了进军快速增长的北美电动汽车市场,扩大当地电动汽车生产和及时供应电池最为重要,因此决定在美国合资投建电池厂。

这次“招商引资”,是美国在动力电池,甚至新能源行业领域的最新动作。

早在今年5月,美国能源部就宣布,将拨款31.6亿美元,用于加强美国本土动力电池制造业的发展。其中31亿美元将用于投资新建、改造和扩建与电动汽车电池相关的设施,6000万美元将用于废旧电池的回收和再利用。

本月稍早些时候,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的电池供应商松下控股公司正就在美国再建一座电动汽车电池工厂进行磋商,新工厂的成本大约为40亿美元。

松下公司的一位代表表示:

我们正在研究汽车电池业务的各种增长战略,但除了我们已经宣布的信息之外,目前没有进一步的信息可以分享。

松下正考虑将俄克拉荷马州作为其新工厂的选址,以为特斯拉得克萨斯州工厂供应电池。今年7月,松下选择了堪萨斯州而非俄克拉荷马州作为其美国电池厂的选址,该厂同样投资40亿美元,预计将为堪萨斯州创造4000个工作岗位。

据市场调研机构SNE Research预测,美国动力电池市场规模有望在2023年和2025年分别增至143吉瓦时和453吉瓦时,年均增长率将达63%。

但是,如此广阔的市场前景,却未必有美国企业能够主导。

从组装来说,中国组装了全球76%的动力电池。而生产动力电池的主要原料:锂、钴、锰和镍,主要生产地都不是美国。此外,从这些金属的开采到提纯,再到加工,整个产业链几乎都不在美国企业的手上。

2021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近一半来自中国,日韩两国出货量占比超四成。换言之,仅仅东亚的中日韩三国,就贡献了全球超过九成的动力电池出货量。

这也意味着,在当前的市场格局中,中国、更广泛来说,东亚的动力电池生产商不论在供给端还是需求端,已经占据了市场主导优势,美国企业想要进入这一领域,并且在品质、价格等方面取得优势、并赢得市场份额,难上加难。

此外,美国前不久通过的降低通胀法案要求,电动汽车的电池至少50%在美国制造,才有资格享受联邦折扣。

但是,由于动力电池产业链不为美国企业控制,真的要达到这一标准难上加难,实际上形同虚设。

而随着原材料价格上涨,需求大幅增加(尤其是加州等地要求尽快停止销售燃油车),将可能令动力电池的价格水涨船高——这不仅不利于控制通胀,反而可能加剧美国的通胀。

综合来看,在中国和东亚企业占据主导地位的动力电池市场中想要分得一杯羹,对美国来说,恐怕只是美梦一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