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海外网北京6月3日电(严冰 刘福昌 李梦梦)今天上午,随着“新越号”盾构机缓缓抵达江南接收井拆机位,由中铁十四局承建的在南京江心洲污水收集系统二通道建设工程(穿越夹江段)盾构隧道顺利贯通,标志着国内在建最大直径污水过江盾构隧道顺利贯通,新型承插式管片技术在水下盾构隧道中得到成功应用。

南京江心洲污水收集系统二通道建设工程(穿越夹江段)始于南京市建邺区江心洲市民广场西侧,穿越夹江后进入滨江公园,终于江南工作井,与现状污水通道连通。该工程线路全长755.6米,其中盾构隧道长693米,管片外径8.8米,每块管片环宽1.5米,隧道穿越“夹江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地处位置特殊,沿线主要穿越夹江两岸大堤、夹江、既有桥台、各类市政地下管网等,且受始发井结构尺寸限制,盾构机须进行分体始发,施工工序繁多。分体始发期间需进行近一个月的大堤下长时间停机保压,风险因素多,施工难度大。

据中铁十四局项目技术负责人单晓波介绍,盾构隧道采用一台开挖直径为9.15米的直排式泥水平衡盾构机由江心洲工作井始发,于江南工作井接收。项目团队结合此前在南京长江五桥夹江隧道穿越同类型地质层的施工经验,综合后期管片拼装及注浆技术应用进行分析,形成最优的盾构机选型方案,并对盾构机拼装机进行设计改造,使拼装精度达到了1毫米。

为了确保盾构隧道安全顺利掘进,项目团队多次邀请内外部专家问诊把脉,尤其是针对盾构分体始发、长时间停机保压、江中段推进、盾构接收等制定针对性施工方案,加强新技术应用,同时依托盾智云和大数据系统,远程加强周边环境和地表监测,在施工期间严格控制盾构掘进姿态并及时纠偏,实时调整盾构机掘进参数,确保沉降控制在毫米级。

为确保隧道成型质量,降低后期运营风险,项目采用“新型承插式管片+双液同步注浆+双道止水密封垫”成套施工技术,为国内首创。该技术对管片预制及拼装精度、盾构设备适应性及盾构机掘进姿态调整等都要求极高,无可借鉴经验。为确保新型承插式管片的成功应用,建设团队联合同济大学等知名高校加强研究合作,多次邀请设计大师、行业专家现场共同研究论证方案,细化施工细节,会同开展科研课题,共同研究方案,历时半年进行管片设计到试生产再到最终投入生产、使用,并形成一套成熟的拼装技巧,不但节省一半人工,提升了拼装高精度拼装水平,更大大提高了采用新型管片技术的盾构掘进智能化拼装水平。

新技术的应用成功,使隧道内3712块管片拼接有序、内实外美,成型隧道线条整洁流畅,隧道无一渗漏,管片上浮量控制在5毫米以内,管片错台控制在2毫米以内,远高于设计及规范要求。经专家评审,该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大大降低了工程造价,还将为我国大直径及水下盾构隧道工程建设补充新的解决方案,应用前景广阔。

据介绍,隧道贯通后将开展后续内外部污水管道施工,工程计划于12月进行交工验收。工程投入使用后,将与现有污水过江管道互为备用,可将南京主城内每天约40万立方米的污水直接输送至江心洲污水处理厂,大大提升过江通道疏水经济性和现有主通道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惠及南京市城市内秦淮河流域、外秦淮河双桥门至三汊河截留系统以及河西新城区174万居民,进一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责编:卢思宇、张荣耀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