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从6月起吉林与中国南方之间的贸易将能够通过比辽宁更近的俄罗斯港口。”法国广播电台近日报道称,吉林从6月1日起增加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港进行南北货物内贸运输的消息连日来引发热烈关注。最新的海关数据显示,受益于内贸和中俄跨境贸易,今年一季度东北的GDP增速整体跃居全国前列。在西方制裁的压力下,长期天寒地冻的俄远东地区正越发感受到来自中国的经济热度。专家分析称,中俄两国一方怀着振兴东北愿景,一方加码“向东看”战略,俄远东港口加速同“中国制造”对接,有利于两国经济合作潜力进一步释放。


(资料图片)

6月1日起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成为中国内贸货物跨境运输中转口岸。图为海参崴港码头。(法新社)

南北货运更快、更便宜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公告,自6月1日起,在原有吉林省内贸货物跨境运输业务范围的基础上,增加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港为内贸货物跨境运输中转口岸。增加浙江省舟山甬舟集装箱码头和嘉兴乍浦港2个港口为内贸货物跨境运输入境口岸。

内贸货物跨境运输模式,是指借用邻国港口中转,进行国内的商品贸易运输,以减轻陆路运输的压力,提升运输效率。实际上,从2007年开始,俄远东部分港口就参与到了该模式试点运作。法国广播电台分析称,吉林和黑龙江两省此前主要通过大连港中转海运,把海参崴作为内贸货物跨境中转口岸,将大大降低运输成本。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际货代分会会长康树春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称,从珲春运到海参崴的铁路运距在270公里左右,运到大连则需要约1000公里。按照从珲春到俄罗斯海参崴中转,再到国内南方港口的线路计算,一个集装箱运费估计能降低2000多元。

中方相关对接港口的负责人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现已同俄方建立13条航线,8条联通海参崴。“现在已经有不少货代对这条航线感兴趣,并主动联系我们咨询。”

“海参崴进一步开放后,中俄物流在黑、吉两省将不再是‘断头路’”,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首席信息官徐凯6月2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海参崴参与中国内贸后,未来可将更多货物从珠三角、长三角运到中国东北和俄罗斯,南往北运的小商品、轻工制品等需求量比较大,其中内贸货物占比将会很大。原来从中国东北往俄罗斯运输的货物比较多,但货车往往空车返回,海参崴的进一步开放会带来“反向货流”,有助于促进物流平衡,提升陆运“双重”比例。海路方面也有同样的利好,有行业人士透露,俄乌冲突爆发后中俄贸易量大增,但受两国贸易结构影响,往往出现国内开往海参崴的集装箱船回程空放的情况,未来吉林跨境中转量的增加有望增加航运利用率。

远东合作更深、更多元

“海参崴正式成为中国内贸货物跨境运输的中转口岸,这是中俄经贸合作又实现了一个新突破。”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所长笪志刚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称,海参崴进一步对华贸易开放既有地缘政治的促使,也是因为中方对俄合作中有基础和优势。

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23年1-4月,中俄贸易额增长41%以上,超过730亿美元。据俄罗斯卫星网报道,莫斯科和北京已商定在2024年将双边贸易额提高到2000亿美元,有专家分析称,按照目前的速度,预计到2023年底就能实现,而且还将超额完成。在内贸和中俄跨境贸易的强力推动下,今年一季度东北的GDP增速位于全国前列。吉林省GDP同比增长8.2%,位居全国第一;黑龙江、辽宁增速均高于4.5%的全国平均水平。

笪志刚还分析称,俄罗斯当前更加重视“向东看”战略,深化中俄之间的区域合作对俄罗斯来讲越来越具有战略性重要意义。对中国来讲,也有深化拉动东北振兴、拉动东北高水平开放的积极利好。

“俄中两国在远东地区合作潜力巨大,未来可开展更加深入和多元互利合作。”俄塔斯社援引俄远东和北极发展部长切昆科夫在5月底的表态称,俄远东地区与中国贸易额在过去3年内翻番,目前已达约220亿美元。俄莫斯科国立大学亚非学院院长马斯洛夫表示,近年来,俄中双边贸易额增长态势喜人,俄远东开发战略和中国东北振兴战略正持续有机结合。两国可在更多领域开展更多样化和丰富的合作。

在能源和粮食贸易方面,俄罗斯在更加主动拥抱来自中国的投资和市场机会。据俄新社5月31日报道,俄国家杜马批准了关于从俄罗斯通过远东路线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政府间协议。协议于今年1月签署,确定了俄罗斯通过远东路线向中国提供天然气的合作条件,项目启动后在满负荷运转的情况下,俄罗斯向中国的管道天然气供应量将增加100亿立方米,达到每年480亿立方米。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阿穆尔天然气化工项目等俄罗斯一系列战略项目的重要合作伙伴。

据塔斯社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近日指示增加俄乌拉尔、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粮食产量,并扩大对华粮食出口。位于俄中边境的“外贝加尔斯克粮食终端”铁路转运设施是“俄中新粮食陆路走廊”的建设重点,该设施竣工后,俄对华粮食出口主要靠黑海航线运输的历史将被终结。

切昆科夫此前还表示,俄方将中国视为发展北方海路基础设施和国际航运的潜在伙伴。在俄远东经济特区,中企身影也格外突出。中国投资参与俄远东跨越式发展区相关项目共计52个,总规模近110亿美元。切昆科夫表示,俄方愿与中国合作,实施远东和北极基础设施和工业领域的重大项目。俄政府正为友好国家的国际投资者打造特殊制度。

还需要克服一些困难

毗邻中国的俄犹太自治州副州长索科洛娃近日表示,鉴于俄中贸易关系积极发展、基建设施负荷加大,俄远东地区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扩大各跨境通道的承运能力。中俄两国可携手大力完善跨境物流和交通等设施建设,不断提升跨境货物运输能力。

一名长期在俄罗斯远东做贸易和物流业务的华商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海参崴的进一步开放在实际操作中还要克服一些困难。第一,海参崴港已处于饱和状态,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更多的货物转走远东港口。承接中国货物需要升级基建,第二,俄铁路运力不足导致海参崴港的疏港能力并不理想。三是通关时效。据称现在中俄海关出境需要排队,货物通行需等待至少两天。四是综合成本的考量。“借港出海”综合各种因素对比铁路运输的费用优势并不是特别大。还有海运人士对记者表示,受自然条件影响,海参崴港并不完美。该港冬季结冰期超过100天,夏秋两季又多雾,港口吞吐量和海运量比较受限。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张弘分析称,由于俄远东地区地广人稀、环境恶劣,基础建设方面的投资可能不会在短时间内产生效益。高科技领域方面,中国高科技企业在与俄罗斯合作时往往会考虑是否会被西方制裁,也面临挑战。中俄能源方面的投资还有进一步上升空间。

张弘还分析称,开发俄远东地区是一种商业项目,需要经得起市场的考验。“尽管中俄两国是好邻居、好伙伴,但是企业之间的利益需要重视实现双赢。”

【环球时报驻俄罗斯特派记者  肖新新 环球时报记者  白云怡 尹野平 陶明阳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柳直】

责编:夏丽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