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美国《纽约时报》3月22日文章,原题:应对银行挤兑危机的7点想法一是加大短期国债发行量。硅谷银行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大量购买了长期国债,随着利率不断提升,原先购买的长期国债贬值,为应对挤兑提款,银行不得不低价卖出长期国债,从而造成巨额亏损。就此而言,银行为避免挤兑危机、降低风险,更适合购买短期国债。

二是修改银行隐藏未到期证券亏损情况的现行会计规则。在硅谷银行爆发危机前,如果光看银行季报基本难以发现该行存在的危机,因为银行一直按到期收益来展示未到期证券的价值,但实际上未到期的长期债券价值已经严重下滑。

三是为所有银行存款提供存款保险。在此情况下,由于储户知道即便自己存款的银行会倒闭,也会有政府兜底,也就不会急着去提款,这就大幅降低了银行的挤兑风险。不过,政府对所有银行存款一律兜底的做法,会导致本来是某些银行自己经营不善造成的问题让全体纳税人共同承担损失,这在本质上是不公平的。

四是确保统一的监管。硅谷银行的主要监管部门是美国加州金融保护和创新局,该局显然没有很好地履行监管职责。目前该局已宣布开展“全面自查”。美联储当然也负责监管,此前也多次警告硅谷银行风控工作做得不好,但却没有采取任何措施。避免政出多头、推进统一监管势在必行。

五是增加银行股东出资金额。从银行经营实践看,银行运营资金主要来自储户存款。银行放贷如果盈利,储户只拿到微薄的存款利息,股东却通过分红赚到大头;反之,储户可能存款血本无归,但股东却很可能没什么损失。这是一种不公平的商业模式,应该改变。

第六和第七两点则更为激进:第六点是强制要求银行仅持有现金和短期国债这种可立即变现的资金,第七点则是禁止银行采取任何杠杆操作。这两招如果真的实施,那可说是从根本上动摇了银行的运营模式。(作者是皮特·考伊,甄翔译)

责编:李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