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股票市场发展进入新里程。”港交所行政总裁欧冠升表示,“新经济行业正在迅速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我们引入的新上市机制将有助于创新领域的新一代公司接通资本市场。”
【资料图】
欧冠升所言的“新里程”,是指3月24日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全资附属公司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宣布推出新特专科技公司上市机制,进一步扩大香港的上市框架。
2023年3月31日起,港交所《主板上市规则》将新增一个章节(即18C章),有意根据新章节上市的公司可自该日起提交正式申请。
为未商业化特专科技公司“开闸”
3月24日,在特专科技公司上市新规传媒简布会上,港交所上市主管伍洁旋表示,特专科技赛道是一个充满成长和机会的赛道。近期港交所已经收到相当多有关特专科技公司的咨询,港交所将尽快开展相关IPO的上市审核工作。
在业内人士看来,18C章的最大特点是容许满足相关市值要求的未商业化特专科技公司上市。据披露,18C章将特专科技公司分为两类:已实现有意义商业化的“已商业化公司”以及“未商业化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收益达到2.5亿港元即为“已商业化公司”,否则就算作“未商业化公司”。
一直以来,特专科技公司因扎根新兴赛道,发展潜力受到市场看好。但由于发展历程较短、前期投入时间较长等原因,特专科技公司存在着商业化程度不高、尚未实现盈利等情况,难以满足现有上市制度下港股主板对盈利、收益或现金流量的要求。
此次,18C章考虑到特专科技公司的特质,放宽了对收益及盈利的要求,将市值、研发投入占比等作为上市标准,同时增设了历史融资等门槛来保护投资者。涉及行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硬件、先进材料、新能源及节能环保、新食品及农业技术等。
“2018年,生物科技板块推出时,几个月后就迎来了第一家生物科技公司上市,令香港很快成为了全球第二的生物科技集资中心。本次特专科技公司上市新规,也受到许多公司的欢迎。”伍洁旋表示。
安永华南区科技、媒体与电信行业审计服务主管合伙人曾文元向上海证券报记者透露,目前已有不少公司前来咨询18C上市规则,有意通过该渠道登陆港股。
将吸引更多“独角兽”登陆港股
值得关注的是,在最终实施的上市规定中,港交所对市值、研发开支比例等作出了调整。
其中,在市值方面,已商业化公司的市值门槛降低为“不低于60亿港元”,未商业化公司市值门槛降低为“不低于100亿港元”。
在研发开支比例方面,最终实施的上市规则,对已商业化公司要求的最低门槛为“不低于15%”。同时,港交所针对“收益达1.5亿港元但低于2.5亿港元的未商业化公司”,增设了不低于30%的研发开支比例门槛。
香港华夏证券行政总裁王荣昆认为,目前上市规则文件中对已商业化特专科技公司登陆港股的门槛为60亿港元估值,已是“准独角兽”,本次上市规则的修订有望使更多细分领域的“独角兽”登陆港股市场,增强港股市场的吸引力。
曾文元也表示,从18C章的规则设定来看,满足其市值、历史融资等要求的特专科技公司基本能达到“独角兽”级别。“比如自动驾驶领域的公司,它们因为前期投入比较大、投资期比较长,所以市值相对更容易达到港交所要求的标准。”他说。
为加强对散户投资者的保障,港交所在特专科技公司上市规则作了相关条款设计,包括要求特专科技公司上市前必须引入资深独立投资者,在IPO过程中将至少一半的发售股份分配给独立定价投资者等。
“港交所最终确定的18C上市规则,是在控制风险和市场需求之间做了一定平衡。以前符合18C要求的新兴科技公司可能大都会倾向于考虑在美股上市,现在港交所通过规则修订,这些公司或会被吸引回到港股上市。”曾文元表示。
引入资深独立投资者报价
为确保特专科技公司的首次公开招股市场定价流程严谨稳健,港交所用了新的界定词“独立定价投资者”来定义独立投资者的类型,并进一步将“管理资产总值、基金规模或投资组合规模至少达10亿港元的其他类型的独立投资者”增加到独立定价投资者的范畴。
“对未盈利公司的估值定价,机构一直很难达成一致意见。有了更多的独立资深投资者报价,就能对公司有全方位的了解,机构能够参考前几轮估值,对首次公开发行的定价也将更有效。”华通证券国际CEO周凯认为,引入更多资深独立投资者,有望令公司上市之后股价更稳定。
3月24日,香港特区政府发布《有关香港发展家族办公室业务的政策宣言》,有意推动香港发展成为全球家族办公室枢纽。
周凯认为,随着香港特区政府发表政策宣言,单一家族办公室有望获利得税豁免,全球家族办公室有望在香港开展业务,投资范围包括在港交所上市的股票等。
王荣昆告诉记者,市值较大的特专科技公司登陆港股资本市场后,有望纳入港股通。若公司市值在50亿港元以上,且成交量、流动性等符合港股通要求,则有可能引来南向资金,扩大投资者基础。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