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3月10日讯(记者 王嘉浩)电话实名制、对涉诈异常电话卡用户进行二次实名核验、办理电话卡不得超出国家有关规定限制的数量……2022年12月1日,《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以下简称“《反电诈法》”)正式施行,为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准绳。

《反电诈法》施行近百日来,各地各部门多措并举,全面运用这一新的法律武器重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南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程伟围绕群众关切的电信诈骗问题,提交了建立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联动体系的建议。

(受访者供图)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以及移动电子支付的普及,让不少犯罪分子将活动转移至网络诈骗上,其中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成为发案最高、损失最大、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突出犯罪,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根据统计,截至2022年11月底,全国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39.1万起,同比上升5.7%,立案数同比下降17.3%。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成为一项社会综合性治理工程,需全社会各行各业的广泛深度合作,斩断铲除电信网络诈骗的犯罪链条及周边犯罪产业链。

而随着打击工作不断深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出现诈骗团伙大量使用互联网账号、APP或其他技术手段实施诈骗,运营商通过关停涉诈手机号只能解决语音通信、流量上网实施的诈骗行为,无法对相关互联网帐号进行处置,大量涉案手机号码虽关停,但其关联的互联网帐号仍继续实施诈骗,2022年强化治理后无通联涉案占比依然达50%以上。

程伟介绍,随着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的发展不断演变升级,各类社交征婚网站、直播软件、借贷平台等成为诈骗分子违法犯罪的主战场;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也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诈骗的各个环节当中,诈骗的隐秘性越来越强。

加之涉案特征低龄化趋势愈发明显,青少年学生人群由于社会阅历少,对层出不穷的诈骗手法缺乏警惕性,成为诈骗团伙首选目标,也是被反诈团队拉拢协同犯罪的重点人群,2022年上半年电信诈骗受害者90后占比41.3%,00后占比达27.1%。

“打击电信诈骗,今后单靠一个企业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困难,必需将几个行业的力量汇集起来,使打击更精准、更有效,也更及时。”程伟经过调研后建议:进一步深化公安、金融、通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学校、银行等机构联动,升级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联动工作体系。

程伟还建议要构建反电诈法配套政策制度体系,优化完善联动治理、数据共享、联合惩戒、申诉救济相关制度;明确相关治理主体治理权责,提升治理合力;尽快出台涉诈电话号卡快速处置管理办法,加大对电信卡转售、出租用于电信诈骗行为的打击力度。

同时,健全互联网企业和运营商涉诈电话卡治理协同行动机制,推动互联网企业与运营商同步治理,依法要求互联网企业对涉案电话卡、涉诈异常电话卡所关联注册的有关互联网账号进行持续核验,提升无通联涉案治理效果,有效改善互联网诈骗案件的高发态势。

“搭建全国统一的反诈大数据平台,打通行业间数据壁垒,实现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由单兵作战向全域融合、联盟协同的转变,全方位筑牢技术反诈防护网。”程伟表示还要构建警、企、校联动反诈同治体系,有效增强校园反诈宣传教育的针对性、精准性。

最后,需要加快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建设,推动各行业主管部门建立健全涉诈“黑名单”“灰名单”制度,形成统一的“涉诈征信惩戒库”和实名认证、反欺诈信息验证服务,对参与电信网络诈骗的个人和单位同步开展征信惩戒,与法律同向发力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形成“全民反诈、全社会反诈”格局,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

责编:秦雅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