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audio 标签。


(资料图)

歌曲《我在米堆陪你看冰川》

从然乌湖出发,沿着318国道往西约40公里,就可见到米堆冰川的指示牌。米堆冰川在地理上处于念青唐古拉山与伯舒拉岭的交接部,念青唐古拉山与伯舒拉岭是一系列西北与东南走向的高山,从印度洋吹来的西南季风沿雅鲁藏布江和察隅河谷北上,继而深入到这一系列高山之中,由此给这一地区带来大量的降水,形成我国最大的季风海洋性冰川分布区。

米堆冰川主峰海拔6800米,雪线海拔只有4600米,而冰川的末端海拔仅仅2400米。米堆冰川所在的纬度为北纬29°,但是末端的温度却比地处北纬44°的新疆天山山脉博格多雪山的冰川还要低。

米堆冰川是西藏及藏东南季风海洋性冰川的典型代表,也是西藏最重要的海洋性冰川。米堆冰川活跃性强,发育完整,发育类型齐全,形成罕见的冰川自然奇观。2005年,在多家媒体共同举办的“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中,米堆冰川被评为中国最美六大冰川之一。

频繁的雪崩奇观,巨大的冰瀑布奇观,发育完全美丽的弧拱,这一切成就了米堆冰川的绝美,她以巨大的冰瀑而闻名。冰瀑奇观只有在补充丰富、消融得快的冰川上才会出现。如果消融快而补给不足,冰瀑就会中断,形成“悬冰川”;而补充过快却消融不及,冰雪就会把悬崖埋没。从这点上说,米堆冰川是一条世所罕见的、具有灵性的、补充和消融都很“均衡”的冰川。

频繁的雪崩是米堆冰川发育的主要补给方式。冰盆中冰雪积聚多了,冰就会自己“流”出来,它以巨大的冰瀑形式跌入米堆河源头的盆地中。而来自印度洋的暖风是形成丰沛雨水的原因,遇到高山阻挡后遇冷成为冰雪。所谓季节性,又恰恰成就了“补充与消融”的反复结合。降水遇冷,结为冰雪;冰雪融化,雪崩倾泻。日积月累,形成冰瀑,冰瀑叠加,终成现在的冰川。

米堆冰川非常活跃,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雪崩、冰崩、泥石流等自然变化情况时有发生。1988年6月,米堆冰川发生过一次巨大的雪崩、冰崩,冰川在断裂过程中携带的冰块、砾石产生了能量巨大的冲击力,进而引发了一次巨大的泥石流,泥石流冲毁冰川下方的村庄,冲毁了318国道,由此可以感受自然界的巨大力量。

米堆冰川距离318国道仅有8公里,可能也是离318国道最近的一条冰川。从公路南侧驶出318国道,沿着一条铺满碎石的简易公路前行,约15分钟后就到达距离冰川最近的米瑞乡果拉村。

果拉村,又叫色果拉村,地如其名,就如它的藏语原意,这里绝对是一处“金色家园”,两侧大山巍峨俊俏,山顶的雪和漂浮的云交织在一起,如梦似幻。这个米堆冰川脚下的藏族村落,由于海拔不高,温暖多雨,村子附近除了富饶的耕地之外就是茂密的森林。供游人停车休息的地方是片空地,周围被简易小房子稀疏地包围着。脚下是丝毫没有经过人工处理的土地,混合着牛粪和马粪的味道,看着很肥沃。我们到达冰川的时间是7月,正是藏东南夜雨最多的季节,或许因为前一天夜里下过雨,云和雾不分彼此,水汽团缭绕在山巅,显得仙气十足;两边的山上,嫩绿和墨绿堆叠,显得格外妖娆。

村落周围,就可以眺望到远处从山顶铺泻下来的晶莹洁白的冰川。村落与冰川之间是大片的针阔混交林带,树叶在微风的吹拂下发出“沙沙”响声。

要到达冰川,需要步行穿越2公里多的这片树林,海拔高度也要升高100多米。在海拔近4000米的地方,这是一个考验,也因此,同行的多数同事都留在村子附近休息,我和另两个同事则穿越树林去往冰川。

树林里有一个马棚,脚下遍布的马粪让人防不胜防,我们小心地在马粪间跳跃着。林边的草场上,马儿在悠闲地吃草,清澈的小溪潺潺流过,清澈见底,偶尔一阵微风吹过,几片树叶从空中飞落,似精灵般落在肩膀。抬头看,蓝蓝的天、白白的云,几束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空隙斜射下来,远处神圣的米堆冰川,洁白高耸。这个生长在冰川脚下的村落,依存大自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自然万物的节奏中,被天然地养育着。顺应天道,此地的人和物也透出一种平和而安宁的气息。

渐渐的,伴随着我们身影的就只有沉重的喘息声了,在海拔近4000米的地方,每向上迈出一步,都要付出比平常更多的努力。上坡,下坡,再上坡……眼见着,米堆冰川越来越近,但我们的呼吸已经乱了节奏,随之,心跳也在加快。

走着走着,正前方出现一个晶莹的冰湖,再向远,巨大的冰川从天而降,我们的疲劳也随之烟消云散!米堆冰川由东西两条世界级的大冰瀑布汇流而成,每条瀑布高近800米,宽约1000多米。其中右边一条“悬冰川”形成的冰瀑布落差大,直接从悬崖上面泻下来,仿佛从天而降,气势宏大。冰川延伸流淌约1100米的距离之后,形成冰川的末端。在冰川流淌至末端过程中,形成了巨大的冰川构造、砾石堆。这里的冰川,冰洁如玉,景色秀美,形态各异。两条冰瀑布之间还分布着一个小山峦,有一片小的原始森林。

在冰瀑布下面,冰川在运动过程中形成了奇形怪状的冰川体。特别是在冰川末端的冰舌上面,冰川接近消融的地段,冰川断裂、破碎现象突出。断裂的冰川携带了巨大的砾石、还有泥沙。

我们参观米堆冰川的时候,那里还没有开发成景区,人们可以自由出入,甚至走上冰川体。我们在徒步冰川时,沿途看到了巨大的冰洞、冰桥、冰裂缝。这是由于冰川自身的运动,以及受到多种地质因素影响而造成的。特别是那些冰裂缝,既是景观奇特的风景,同时又是危险性极大的地貌,极其狰狞恐怖。在一条条冰裂缝里面,往往就是一个个幽深的冰洞。这是因为冰裂缝与冰洞,常常是共生在一起的。大一点的冰裂缝往往就演变成了冰洞。有的冰洞很小,一眼看穿;有的却很大,深不见底,黑黝黝的令人生畏。在冰川上行走,切忌进入冰裂缝区域,一旦坠落进幽深的冰洞中,很可能万劫不复!

米堆冰川最为吸引人的还是一座座逼真的冰桥,可谓罕见的自然奇观。巨大的冰桥,高耸的桥穹,桥孔的高度可以达到二三十米,长约四五十米。远远望去,极其壮观,而走近冰桥,人在冰桥面前显得非常渺小,你禁不住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震撼!

与其他的冰川一样,米堆冰川也有巨大的冰湖,就在米堆冰川的末端。冰川携带的砾石、泥沙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终碛垅。冲积的砾石、泥沙堆积成一个“坝”(垅),使得冰川融水在这里受到阻挡之后,自然地形成了冰湖。米堆冰川的冰湖共由内、外两个湖泊组成。冰川融水把湖泊分成了一个面积较小的内湖,以及一个面积较大的外湖,两个湖泊的湖水由一段不长的水道相互连接着。我在湖边捧起湖水送到嘴里,有些冰凉,也有些清甜。

如今,米堆已经被开发成风景区,需要买票才能进入。并且在离冰川约1公里的地方建了观景台,那是游客可以到达的离冰川最近的地方,游客们不能再喝上冰湖里的湖水,更不能走上冰川体去感受冰裂缝、冰洞、冰桥的魅力。不过,在米堆,冰川、湖泊、农田、村庄、森林等融会在一起,永远都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也是旅游的绝好去处。

美食篇

波密县位于西藏东南部,地处念青唐古拉山与喜玛拉雅山交界处,受印度洋西南季风影响,形成了独特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带。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物产丰茂,有“西藏的瑞士”“绿海中的明珠”“雪域的江南”“中国最美冰川之乡”“旅游之胜地”的美誉。

波密的特色美食很多,其中一道极具当地特色的凉拌牦牛肉值得一尝。波密有许多高山牧场,产出的牦牛肉十分鲜嫩,且带有一点野味。选用上好的牦牛肉经过盐卤,切成薄片,拌上波密易贡辣椒,绝对是一道最好的下酒菜,当然,酒要喝当地的青稞酒。目前当地已经有牦牛肉的加工厂,凉拌牦牛肉做成了真空包装的熟食,游客购买和携带都十分方便,可以带回家赠送朋友。

产业篇

由于波密县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以及自然保护的要求,该县把发展经济的重点放在现代农业上,2021年12月,波密县被列入2021年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波密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入选2022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针对当地盛产藏天麻、松茸、羊肚菌等多种珍贵的食材药材的特点,波密突出发展林下经济,目前,已经形成结构合理、链条完整的优势特色林下经济产业。特别是在对口援藏的广东省的支持下,藏天麻种植业得到快速发展。到2022年年底,波密全县种植藏天麻近2000亩,产值上亿元,范围覆盖了14个行政村,群众通过流转林地、务工等方式增收300多万元,户均增收1.8万余元。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