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犀利姐

一个北大学霸,竟然锤杀自己的母亲。是的,不是用毒药,而是用了最为凶残的方式——锤杀。上一个轰动全国的锤杀案,是马家爵。他锤杀死了同宿舍4名舍友。

其冷血程度,举世罕见。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让我想起国外的一桩杀母案,犯案者是一个花季少女,长相甜美,一笑倾城。很难想象,这个看着天使般的孩子,内心竟然住着如此残暴的魔鬼。一如北大吴谢宇,学霸光环下撒旦附体。

今天,吴谢宇案二审公开宣判:驳回上诉,维持死刑。最高院三审翻案的可能性不大。也就是说,吴谢宇将以死谢罪,以告慰他父母在天之灵。而他的作案动机,可能也将随之被埋葬。

我认为他的弑母行为有几个问题:1.他害怕和逃避母亲,这个他最亲的人,为什么?2.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什么?父亲的死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但是什么事件扮演了临门一脚;3.他不是激情犯罪,整个过程经过严谨布局,深思熟虑过,所以逻辑链条是什么?4.警方给到的心理画像是怎样的?会不会连最后的精神病心理鉴定,都在他的规划里。

美国FBI成员雷斯勒拥有渊博的精神病学和心理学的知识,他以对一百多名的连环杀手深度访谈主依据,写出了《疑嫌画像》一书。在书中,雷斯勒声称,连环杀手几乎全是偏执狂,他们的人生轨迹基本是:6岁前,有一个糟糕的母亲(也可能是后母);8—12岁,有一个糟糕的父亲,暴戾、酗酒、吸毒、乱交,甚至毒打妻儿;12—18岁青春期,沉溺在充满暴力的幻想中,非常孤僻,既不能和同性建立友谊关系,更不能和异性建立亲密关系,这种孤独生活令他们沉浸在可怕的性幻想中;20—30岁的成年期,启动杀人程序。一般都是遇到了一些生活上的挫折,譬如与父母的争吵、失业或被人欺压等。一半连环杀手的父母有精神疾病,一半罪犯的父母犯过罪,近七成罪犯的父母酗酒或吸毒,而每一个连环杀手自童年都开始出现严重的情绪问题。

雷斯勒的研究表明,犯罪的养成与原生家庭有极大关系。吴谢宇的父母表面看上去没有问题,甚至还是比较完美的“公务员+老师”的组合,孩子初期也是非常“完美”的北大学霸,但就如张爱玲所说,我们只是没有看到华美服饰下面的跳蚤。

吴谢宇的母亲谢天琴是偏执人格,从很多传统媒体的报道中,都透露了这一细节,她偏执到了有洁癖的地步。有这样的母亲,孩子是十分压抑的,更别说是一个有精神病遗传家族史的孩子。这个孩子在幼年,还被未精神病发的姑姑带过几年。母亲的偏执压抑住了他心中的魔鬼,有表演人格的他表现出了天使的一面。而他的父亲,会对这孩子进行家暴。吴谢宇当庭展示了被父亲用烟头烫伤的大腿,而这些伤痕,也被细心而偏执的母亲“完美”的掩盖了。我在想,如果他的父亲不是死于肝癌,是不是也有精神病发的一天?

所以对于原生家庭,吴谢宇是爱恨交加,他一方面声称他们是“天底下最好的父母”,一方面却写心理自述把所有罪责推给母亲,表现出严重的精神分裂倾向。基于爱,他配合父母表演“完美家庭”中的“天使宝宝”,学习满分,乐于助人,微笑礼貌。但是内心蛰伏的恶魔让他情绪紧张,并通过皮肤病、哮喘这些生理疾病表现出来。他的“疑病症”在高考时复发,为啥?情绪紧张到临界点。这就是他情绪问题的外在显象。

就像有些身居高位的人经常肩痛,因为有些人的情绪一紧张就习惯性耸肩,肩背肌肉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就导致劳损,所以肩痛。还有一些悲观情绪的人会得胃病,则是因为人悲伤时会分泌胃酸、拉肚子,长此以往伤到胃,患上胃病。

“心病还需心药医”,但吴谢宇是个“完美”的“阳光男孩”,即使他生了病,也不会有人关注。父亲死后,他要释放心魔,唯一的障碍就是母亲——谢天琴。我相信,他弑母的念头不是一天两天了,但他需要在弑母的同时保持“完美”,他需要构建自己的逻辑链条,让自己“完美”地除掉母亲。

于是,他的“力比多”扮演了临门一脚的角色。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提出“力比多”的概念,即一种与性本能有联系的潜在能量,它是人类一切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源泉。

弗洛依德认为,一个人的性欲长期得不到满足,他就会通过多种途径释放积存的“力比多”,比如浏览色情内容、打架斗殴、杀人越货等,当然也不乏将自己的行为升华,将精力灌注到学习和事业上的情况。然而,更多的情况是,性本能会扭曲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而驱使他走向一条犯罪的不归路。

基于弗洛伊德的理论,当你发现身边有人存在以下特征时,你就要多加注意了,他很有可能成为一名罪犯:一、有过不幸的童年,如出生于单亲家庭、被人收养、遭遇过家庭剧变等;二、与异性的交往存在障碍,表现为极度害羞、言语木讷、神情紧张等;三、无法进行正常的性行为,如患有生理缺陷、存有性方面的心理阴影等;四、具有特殊的性癖好,如易装癖、露阴癖、摩擦癖、恋物癖等。

以上四个方面,我们从以往的报道和庭审记录中都可寻到踪迹。而据《南方周末》报道,吴谢宇在大三有整整半年,已经处于自我放弃的自闭状态,他每天拉上宿舍的床帘,“不知道在干什么”。而他的电脑里存有大量的色情片,弑母以后更是放飞自我,找了性工作者同居。此刻,他彻底释放他压抑已久的“力比多”,疯狂“做自己”。

而“做自己”是需要成本的,他没有快速赚钱的本事,就把目光投向了自己的亲人。在坑亲人的时候,他又建构了另一个心理逻辑链条,那就是——复仇。

根据《南方周末》的报道,有一个细节,他提到《王子复仇记》,并引用其中的章节。“从小,我就天天问自己哈姆莱特那个沉重的问题:生存,还是毁灭?到这一刻,我告诉自己:‘是时候了’。”。

之前我提到吴谢宇有表演人格障碍,这类心理疾病的特征,就是会循小说影视剧的情节建构自己的言行,进行浮夸的戏剧表演。

他认为自己就是哈姆雷特,要为父复仇。很多案件细节跟剧中情节类似,比如父亲的鬼魂,比如报复舅舅,比如母亲死去,比如河南那个恋人(性工作者)……这就是他欺诈的作案动机。

而剖析他的潜意识,则是无底的绝望。“孤儿寡母”这四个字,反复出现。这四个字把这个心理不健全的孩子逼成魔鬼。

这就是当今教育的问题,我们怎么教育引导我们的下一代?一个高学历的恶魔,和一个平庸的天使,你选哪个?

可怜谢天琴,至死都不知道,这个“戴着天使面具的魔鬼”就在身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