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 第二次临州之战(下)

赵策与他的将领们开会重新整编增援而来的各支部队:“我将从全军、全璞州抽调精干人士组建一支情报部队,名字我已经想好了,就叫监军营。我们的精锐部队到现在还没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几位将军应该给自己的部队也起一些响亮的名字。”赵策看着他的将领们。


【资料图】

“钟将军的军队一定要如同疾风,那就叫疾风军吧。钟将军就是疾风军的第一任指挥官啦,这名字听起来不错。”赵策很高兴。

“那我的营就叫‘迅雷’。”张俨(觉然)抢先回答,他对这个名字非常满意。

当赵策准备给周喜(嘉聿)的部队起名字的时候这位内向的将军赶紧告诉他的主公:“主公,我觉得叫岑中营挺好。全营将士也这么想。毋须改变。”

赵策尊重了周喜的意见,他便接着问:“宪宁(赵雍)呢?”

赵雍回答:“铁锐士。”

赵策:“铁锐士。听着就感觉挺疼。好名字。一定会让敌人闻风丧胆。”赵策注意到钟严将军似乎有些不高兴。便询问他。

钟严就像一个热忱、遵从命令和纪律的老兵大声回答:“主公。我觉得我们应该将精力放在如何夺下灌鄩。”

赵策非常理解钟严的疑虑:“钟将军说得对。我们必须将灌鄩收入囊中。灌鄩不在我们手中,临州就相当于丢了一大半。你们是不是也和钟将军有同样的疑虑?”赵策感到他的将领们有时不是很理解他,不理解他之前的隐忍、背负,“你们觉得我现在过于乐观?你们觉得我之前闲赋在家里就只想着如何给部队起名?觉得我的自信是平日在家养生睡觉补来的?”

“没有,属下谨听主公妙计……”钟严大声回答。这个时候信使为赵策送来一封信。赵策打开一看,是秦名嬢的书信。她在去黄赢的路上听说车骑将军正率羽林军守卫灌鄩便自告奋勇要去那里。她保证三天之后会让车骑将军向赵策投降。

“那就给她三天时间试试。”赵策看完信后思考了很久,自言自语道,“计划有变。我们就按钟将军所说,先扫清残敌吧。就由钟严将军作为主帅,张俨将军为辅将,率领你们的部队去扫灭高豹残党吧。”两位将军立即领命率军出征。

高豹(伯义)覆灭后,部将管震(伯孝)率领各地残军向东逃至义原,不断地将高豹残部和支持他的势力集结在自己旗下,打算从蓬莱将高豹的弟弟高尚(仲仁)接到义原,以高尚的名义反抗赵策。高尚虽然有些天真,死脑筋,总爱在他认为重要的地方钻牛角尖。但正是这些特点,让他可以很好地处理内政问题,因此也得到临州人民的喜爱。但从高尚的角度看,他个人不想再参与纷争。这位国舅亲眼目睹了哥哥与姐姐间骨肉相残。另外在白滩登陆战中闯下的大祸让他再也不敢做出重大决定。哥哥的死也使得他万念俱灰。管震(伯孝)派出的部队遭到张俨军的拦截也没能接来高尚。这让他非常失望。不过让他意想不到的是,高豹儿女和家人们,倒是慕名而来投奔于他。这让他重新看到了希望。

然而这希望来得太短暂。管震的部队尚未完成集结整备,便遭到钟严疾风军的奇袭。部队大败。管震左耳被箭射伤。他只能率领残部,带着高豹的家人逃至不夜城。那里是糜羿(恭安)的水军驻地。

逃跑的路上管震突然遭遇了蝗灾。蝗虫所到之处遮天蔽日。农民们播种的春苗棵株无存。甚至连树林都被啃噬精光,各家院墙的篱笆、窗户均不能幸免[1]。一时间哀嚎连村,居民恍惚,四处在街上游荡。管震便以救济民众为借口向陈王求援。

此时的黄权已经率军回到尚桑。他在见到陈王(孙孝)时便强烈建议后者立即出兵攻占德阳。这样赵策的部队就会被完全关在临州境内腹背受敌。孙孝(德祖)确实认真考虑了这个提议。他的智囊们告诉他,桑州现在也遭受了蝗灾,一切军饷应该优先保证对天道教作战。另外陈王的贴身谋士虞琰(文翔)警告孙孝,需要警惕黄权这个人。他是想再“借”一些兵力。他的野心一定很大。如果他在获得兵力之后独占德阳,与车骑将军瓜分临州,那就是一个新的麻烦。与之相比,赵策至少忠于大虞。除此之外,桑州的守军减少,骁骑将军牛畦(无恶)很可能会对桑州有所图谋。所以孙孝最终没有采纳黄权的建议。他只是写信给灌鄩的车骑将军(杨信)责备他为什么行动迟缓,不迅速占领临州全境。

此时,杨信也正一边思考着这个问题一边接受秦名嬢的访问。他告诉秦名嬢:“如果秦都尉是来游说的,那就请回吧。我用不着别人教我做决定。”

秦名嬢当即翻脸发怒。她的双眉斜对,目光锐利,郑重告诉杨信:“我觉得我是来帮你的。将军可知道陈王打算在剿灭天道教后就会对你下手?”杨信听到之后非常怀疑,秦名嬢便接着说,“我长话短说。陈王不但不让你北上抗敌,反而让你替他占领临州。就是想让你与赵滕州争得你死我活。到时陈王就能毫不费力地将你们二人排除。他就能够独吞临州,称霸中国。在陈王眼里,您已经不是他信任的人了。或者说,一直都不被视为是自己人。在他的眼里,将军并不会向他效忠。他的猜测很准确,依我看,您现在也许也没弄清该向谁效忠?如果是陛下,听说他是个弱智,那他现在一定在钜京任由闻人氏摆布。你又如何在这里听任陈王摆布;如果是凰仪公主,那您应该还在尚桑,留在公主身边;如果是陈王,那将军也许早就和赵滕州开战;如果是效忠大虞,那就该北上扫清河北乱党。就像我刚才所说,显然你不属于任何一种。陈王在将你利用完以后,你就成了他的一个威胁,一定会想办法排除你。从将军犹豫且受命于人的行动部署来看,您在权术方面既缺乏主见又缺乏能力。在陈王势力面前,保护自己都十分困难,可能还会拖累你的部下。”

杨信的将领们立即打算争辩、斥责秦名嬢,但被杨信阻止。

秦名嬢:“您排斥、限制了各种可能性。比如,我听说您与赵滕州的关系还算不错,但您拒绝了赵滕州的和平谈判。您当然有这种权力。不过,相对应的丧失了一些机会。将自己和您的属下置于刚才所说的那种险境。那您为什么不听听其他的可能性呢?”

杨信的将领觉得秦名嬢在迷惑自己的主帅提议将她鞭打一顿驱逐出去。秦名嬢立即训斥对方:“我是朝廷任命的都尉,我倒要看看谁敢无视王法动用私刑。”周围立即安静下来。杨信想了很久,他与自己的军师和理性的将领们简单沟通了一下后回复秦名嬢:“说说你们想干什么吧……”

秦名嬢与杨信反复磋商,制订了一个为期半年的和约。然后将这个和约交给了赵策。这让后者大为惊讶。赵策没想到秦名嬢一位女子竟然一个人进入敌营,还说服了对方与自己停战。虽然车骑将军没有投降。但从临州、璞州遭受蝗灾,军事行动无法推进的情况来看,这正是一个相当有利的结果。

赵策赶紧来到不夜,视察前线战况。钟严向赵策介绍了灾情。建议他立即罢兵停战。张俨则提出了疑问:“我们遭遇了蝗灾,他们也一样啊?”

赵策从临州整体情况考虑想尽快剿灭管震。他告诉钟严:“王(奉)将军说您是当世之廉颇,钟将军还真有廉颇将军当年的风范。阏与之战就是因为他太过专业慎重,才被一个收税的长史给上了一课[2]。”赵策这样提醒他的骑兵将军,钟严并不信服张俨的说辞,因此与他交恶。

张桓比较支持张俨,他告诉赵策:“主公不必担心。虽然是灾难,但这正是展现我们成功的时候。现在方圆百里的人都知道他们在忍饥挨饿时,璞州的粮仓依然丰盈。在岑中,连牲畜都能吃上粮食。天道教的教民和流民也将从四面八方流入璞州,场面就如同古代秦国变法盛世。”

赵策非常欣慰:“既然如此,那么赵策就把握住这个天赐良机。立即进攻!”

受到赵策的鼓舞,提议动武的张俨高兴地附和道:“对!趁他病,要他命!”

张俨立即率军在不夜城与管震军交战,管震军在蝗灾时正在筹集物资,因此准备不足,他们见到钟严军时非常错愕、不知所措。张俨抓住机会大败敌军。

管震军率残余的不到一万人退守不夜城。对他来说,好消息是这里的物资足够他们两年的消耗。他们认为赵策只要半年不攻破这里,时局就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钟严和张俨没有给对方丝毫机会。他们将不夜城团团围住。然后造了三台井阑[3],这些井阑一出现便让守城士兵非常被动,他们只要接近井阑就会受到攻击。甚至连传令士兵都得举着盾牌往来于城墙上的各支部队中。钟严在夜间也派井阑袭扰守军,还经常在夜里擂鼓惊扰对方。

守军将士苦不堪言,他们的主帅管震心中忧愤,导致旧伤复发。这就让他十分担心自己的健康状况[4]。所以他整日借酒消愁。这种麻痹自己的方式确实让他减轻了很多压力。但他终日饮酒的行为也会引起自己部下、盟友糜羿的担忧。像管震这样文武双全、为人正直的人,承受了外界及自身健康的极大压力时,由于不知道如何处理情绪,就会将负面的情绪传递给身边的人。久而久之,他的酒品变得很差。

他自己不但毫无节制的喝酒,还强行劝酒,让不能喝酒的人也陪他一起喝。或者干脆就是命令或者威胁别人喝酒:他自己作诗,要是没做成他和大家一起喝,要是做成了就让大家喝。然后再让下一位接上他的诗,要是没做成诗也要被罚喝酒。更重要的是,他在喝醉以后便将自己内心深处的隐忧表达出来,这些本应告诉自己心腹或智囊的话,他统统告诉给了糜羿:“我耳疮复发,可能时日无多了。我不能就这么死了。我要带着我的部队和敌人一起死。带着这座城一起去见主公。在此之前,糜将军勿急。你我只需享受这人间最后繁华。此生恐怕只剩一战。来世我还要和赵策为敌对战。”

糜羿顿时酒醒,他原本还打算为了高氏一族奋死抵抗,没想到管震心中是这么想的,他竟然想让包括自己在内的全军为他陪葬,为他忠诚高豹殉葬,而不考虑这些人的感受。糜羿即使对高豹再忠诚,也不认同管震这种让他们为自己陪葬的想法。他对糜羿的这种想法非常害怕。他在回到自己的营地后当晚就发动兵变。杀死了烂醉如泥的管震(伯孝),接管了他的部队。随即将城门全部打开。高豹的家人和门客得知璞州军即将进城后慌忙出城,他们来到海边,已经无路可走。最后,他们全部跳海自杀。

自此,除了青州以西地区及灌鄩外。其余全部地区皆被赵策掌控。赵策立即向朝廷写信,相当理直气壮地推荐自己为临州牧。闻人昌(仲佩)在看到这封推荐信后顺水推舟让朝廷通过了批准。他这么做一是因为时境已经改变,朝廷已经没有精力讨伐像他这样的地方实际控制者。另一个因素是,他也想利用赵策制衡陈王。后者至今也不肯交出传国玉玺。赵策在成为临州牧之后以王族的礼仪迎回了高豹的弟弟高尚。仍保留了他的一切财产和权力。还邀请他参与临州的政务。高尚对此深表感谢。但他谢绝了任职邀请,他告诉赵策,自己只想平静地生活。

赵策让华钧访问车骑将军(杨信),但再次遭到了对方的拒绝。赵策只好找来秦名嬢,他告诉秦名嬢:“以我对车骑将军的了解,像他这样执念深重的人往往会给自己带来悲剧。在他惹得我们各方都想除掉他之前,你能不能见见他,给他指条明路呢?比如说我们联手北伐驱逐胡人。”

秦名嬢心领神会。他立即拜访车骑将军。后者收到了陈王的信,正因为遭受对方斥责而心烦意乱。杨信不想见任何人。但秦名嬢强硬的让杨信的人回去向他报告:“我秦名嬢既然能够预知将军的苦恼,自然就有办法为您排忧解难。”杨信如同在灰暗中看见了光亮,接见了她。

秦名嬢身着盛装在侍从的陪同下进入车骑将军的军营,这位冷艳的少女盛气凌人。一副不可轻视的神情。

杨信:“说吧,赵临州想让你告诉我什么。”

秦名嬢:“恭喜将军。您的眼前出现了一条明路,您和你的将士们的前途将一片光明。”

杨信:“什么明路?”

秦名嬢:“临州大人想邀请您一同北上平定河北。这样您就不必再被人利用,而处于一种对谁都十分不利的境地了。”

杨信:“北上讨敌?赵临州真是这么想?”

秦名嬢:“当然,临州大人心系大虞,奉旨讨灭高豹。现在高豹已灭,临州只想结束战乱。如果陈王提出邀请,他也可以协助陈王剿灭天道教。我认为他的想法与您一致。就是平定天下,振兴大虞。”

“将军不要被这个小狐狸精欺骗。”杨信的将领并不相信秦名嬢。

秦名嬢:“你们的气度和格局过于狭小。今天,通过你们,我才了解了人与人是多么的不同。赵临州已经将如上信息写信告诉陈王。如果陈王答应,将军又作何感想?”

杨信:“如果都尉所言成真,那真是一件幸事。我杨信愿起誓永不与赵临州为敌。”

秦名嬢:“请将军记住今日所言。那么秦名嬢也不多打扰。”

秦名嬢离开灌鄩,将情况报告给赵策。后者得知杨信的积极回应后非常鼓舞。

但秦名嬢却不无担忧地询问:“主公真的打算北上平乱?”

赵策:“当然。”

秦名嬢:“秦名嬢担心,主公虽心系天下。但陈王可能并不理解您的好意。”

赵策:“有可能。”

秦名嬢:“也许陈王会加害于你。”

赵策想了想,然后回答秦名嬢:“嗯,有可能。”

[1] 当时的纸张还没有被完全大规模应用。所以一些家庭使用纸挡窗户,有些仍旧使用纱、棉、丝。即使是这样遇到虫害也难以幸免。

[2] 阏与之战,战国时期发生在秦国与赵国之间的战役,对于这场战役,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廉颇持避战的看法,税官出身的赵奢并不同意这种看法。提出了著名的“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理论,结果率军大胜秦军。再此之后屡立战功。赵奢以前正是地方收田租的长史。但在收税期间,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弟弟、宗室大臣、“战国四君子”之一的平原君(赵胜)拒绝交税。赵奢就依法处死了平原君的最大的九位家臣。平原君要杀他,他就劝说平原君,最后打动了他。平原君就把他推荐给了赵惠文王掌管全国税收。

[3] 井阑是一种移动箭楼,往往高度很高。士兵站在顶部居高临下攻击城墙上的守城士兵。有些顶端还可以移动,杀伤范围更大。

[4] 在没有抗生素的古代,伤口感染是一件危及生命的大事。当时只有少数医生掌握了治疗和预防技术。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