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硕果累累,瓜果飘香。近日,走进土左旗塔布赛乡口肯板村的香瓜种植基地,阵阵浓郁的瓜香扑鼻而来,一个个白中透绿、圆润饱满的香瓜掩映在绿叶中,让人垂涎欲滴。塔布赛乡旗乡两级人大代表、口肯板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瑞新正在与瓜农、驻村工作队在瓜田里往来穿梭,忙得不亦乐乎。

7月初是香瓜上市的季节。王瑞新最近每天早上都会挨家挨户询问瓜农今天大概的采摘量,并联系各大超市、市场准备送货。

口肯板村位于塔布赛乡西南方向,全村耕地约1.3万亩,水域面积400余亩,村庄西邻察托公路,距首府呼和浩特仅50余公里,车程不足1小时,交通十分便利。该村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充足的日照为当地瓜果带来较高的糖分,口肯板的香瓜因其爽脆香甜、甘美多汁享誉周边地区,成为该村远近闻名的特色农产品,香瓜种植也成为村民主要的收入来源。2019年口肯板村香瓜被认定为第三批全国名优特农产品。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20年塔布赛乡进行村“两委”换届,王瑞新高票当选为口肯板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2021年,旗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中,王瑞新当选为旗第十八届人大代表、塔布赛乡第十七届人大代表。当选代表以来,始终将群众放在心上,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名人大代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承诺。

苦思冥想,解决技术难题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近年来,塔布赛乡人大紧紧围绕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发展,组织辖区60多名人大代表扑下身子,深入田间地头开展“一村一品”工作调研,以实干担当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代表们在对口肯板村开展调研时,发现这里光照充足,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气候条件好,发展香瓜等特色果蔬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在调研中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集思广益,各方共同发力,把口肯板村的“香瓜产业”打造成助农增收致富的“富民工程”。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又是村“两委”班子带头人,王瑞新深感责任重大。他平日里想的最多的就是如何把产业发展好,让村民共同致富奔小康。

口肯板村种植香瓜有30多年历史。但过去的种植多以粗放式经营为主,种植范围小、面积少且分散,群众缺乏先进种植技术及理念,一遇到病虫害,香瓜产量就大幅下降。王瑞新当选人大代表后,解决香瓜种植技术问题是他第一件决心为群众办好的大事。一方面,他利用网络、书籍、各类农技培训等自学香瓜种植技巧,时不时走进田间地头查看长势、研判问题、着手解决。另一方面,王瑞新积极寻求上级支持,在他的组织和努力下,口肯板村先后成立香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在乡党委领导下成立党建引领香瓜种植产业发展共同体,在共同体内引入农牧业公司,由口肯板村供给香瓜产品,农牧业公司提供技术人才并联系销售渠道,有效解决了种植技术难题,为提高香瓜种植产量和品种质量提供了坚强保障。

广泛动员,扩大种植规模

解决了技术问题,提高村民收入是核心。为推进香瓜种植专业化、规模化进程,2021年,王瑞新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成功申请到中央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专项资金125万元,建成70×10米香瓜育苗大棚2座,并建设约400亩连片种植香瓜基地滴水灌溉设施。2022年初,该项目已全部完成并投入使用。项目的完成一方面直接增加村集体收入约2万元/年,另一方面,培育高品质香瓜幼苗进一步提升了口肯板香瓜质量,为扩大香瓜种植规模提供了可靠依据。

在此基础上,王瑞新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逐户走访,询问村民扩大种植规模的意愿,组织“两委成员”、人大代表、村民代表、种植大户共商产业发展,并积极动员有种植条件的农户参与到合作社中,扩大种植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在他的不懈努力下,2022年全村香瓜种植规模780亩,2023年全村香瓜种植规模再次突破达到了800亩,每亩香瓜种植收入将达到1万元左右,全村年人均收入增加5000元左右,村民收入逐年增长。

多措并举,畅通销售渠道

扩大种植规模后,畅通销售渠道是关键。2022年旗人代会上,把壮大香瓜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代表建议提出并具体实施,2023年更是把香瓜产业作为乡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继续沿用本村香瓜品牌“悦心甜”,对接设计公司设计制作商标图案和产品统一包装,打造本村专业化、特色化商品。

同时,利用乡公众号、媒体等多种途径大力宣传香瓜产品,筹备举办香瓜采摘节和联系网红直播带货等活动,进一步提升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方式联系旗内和呼和浩特市各大超市,建立稳定的产品销售合作关系,解决村民在产品销售上的后顾之忧;同时,在香瓜刚刚上市的7月初,王瑞新大力动员村民们闲暇时积极到人流量较大的集市、路口进行售卖,利用产品上新的稀缺性获得较高的销售收入。

现在的口肯板香瓜已经是塔布赛乡及周边旗县有名的“香饽饽”,一经上市纷纷到当地购买尝鲜。

每当村民们提起王瑞新,既是称赞又有感激,纷纷表示:“他是我们的好代表、好书记!”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