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让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变成药店”“让互联网医疗惠及更多百姓”“中医抗疫要不断创新”…… 围绕如何做好新阶段疫情防控,增进民生福祉,代表们纷纷建言献策。
(相关资料图)
资料图摄:程功/北晚在线供图
疫情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出更高要求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大社区卫生服务投入”,关于这一任务,市人大代表、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主任医师贾红梅已开展过多次调研。“我们正在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应该是重点中的重点,要将医疗服务的‘网底’建设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开在百姓家门口的医疗服务点位,要建得更好、更全面,才能更有效地推动分级诊疗措施落地。
“别让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变成药店。”市人大代表、房山区大安山乡卫生院党支部书记王金辉建议,基层社区卫生机构要不断提高诊疗能力和急救能力,接得住诊看得好病。王金辉也提出,疫情防控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社区卫生服务医疗机构要为群众提供预防、保健、医疗等一体化的综合服务,尤其是预防和保健工作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大。
“在新冠疫情防控的新形势下,我能明显地感受到,居民对我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认可度有了很大的提升,家医签约的范围也扩大了。”在“乙类乙管”政策实施后,市人大代表、东城区建国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熊卫红更加忙碌。“现在疫情防控的工作重心转向医疗救治,我们距离居民的需求最近,也就迅速根据居民的就医需求进行了工作上的调整,大家对我们更加信任了。”
弥补公共卫生专业人员不足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办公条件改善和硬件设备升级,确实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也需要配备足够的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力量,才能让硬件设备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熊卫红表示。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部分医疗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的问题也引起了王金辉的注意。他提出,目前基层医院,尤其是郊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论从预防保健科规模、专业人员数量还是专业人员资质能力等方面都尚达不到实际需求,公共卫生岗位多是临床护理等其他专业人员来替代,缺乏专业的公共卫生执业医师。一些小卫生院,甚至没有专业的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和足够的防保科空间。他建议,加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科的建设和人员配备。一方面要鼓励市属高校增设预防专业学科,多培养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同时,也可以通过代培、转岗等形式,补充现有公共卫生相关专业人员缺口,以弥补专业人员不足。
让互联网医疗服务惠及更多百姓
疫情期间,一位患者的诉求让鼓楼中医医院的大夫们犯起愁来。原来,因担心就医时交叉感染,患者希望医生能够通过视频为自己进行在线诊疗。“但我们医院并没有开通互联网医疗这项业务,怎么给患者在线看病呢?”市人大代表、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副院长李冬梅解释,医院有一部热线电话,可以为患者开展健康咨询,但诊疗服务只能线下进行。
但在一些地方,互联网医疗已开始惠及大众。贾红梅举例道,孕妇的胎心监护检查曾经必须到医院进行,如果胎儿不巧正处在睡眠周期,还需要进行二次检查。现在则只需一个手机一般大的小设备就可在家中完成,检查结果即时上传至系统后台,医生便能进行结果判读。“这个设备很受孕妇和家属的欢迎,能免去奔波。这些远程诊疗的手段,以及一些新技术、新设备,也可以推广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居民的医疗需求。”贾红梅表示。
互联网诊疗,并非医患之间用微信打个视频电话,在线聊聊就行。医院除了要具备相关资质,还要配备互联网设备,能够进行在线问诊、远程会诊,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开具电子处方等。李冬梅了解到,北京已建成32家互联网医院,疫情期间,互联网医疗发挥了巨大作用。“但覆盖面还远远不够。”针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拓展互联网医疗应用”,她建议持续壮大医疗在线服务,加快推进医疗机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让健康咨询、在线问诊、远程会诊等互联网医疗服务惠及更多百姓。
中医抗疫既要传承也要创新
“一直以来,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做好新阶段疫情防控,中医药除了传承和继续发挥作用,还需要不断创新,更适合现代人的新需求。”李冬梅表示,在中医药创新方面,她所在的鼓楼中医医院已经进行了诸多尝试。
她举例说,在疫情期间,鼓楼中医医院研制了一款防疫方“银花清肺饮”,将熬好的药饮放入药桶摆放在挂号大厅内,供前来就医的患者免费取用,截至目前已经免费发放了数万付。随后,又研发了三种抗疫中药防治方,其中抗疫1号方用于常人预防,抗疫2号方用于发热患者服用,抗疫3号方用于气虚患者服用。自古就具有防疫功能的传统艾条,则被创新加入苍术、菖蒲、丁香等药材,作为环境消毒效果更佳。受年轻人欢迎的预防病毒代茶饮,受女性喜爱的防疫香囊等创新中医药产品也不断推陈出新。李冬梅建议,疫情期间,越来越多市民开始关注个人健康。因此,这就对中医抗疫提出了新要求,要更加注重“治未病”和“既病防变”,也就是没病的时候防病,得病后防止进一步病变。“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中医药将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