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济南8月27日电题:山东:打造绿水青山秀美家园
(资料图片)
新华社记者袁敏、张武岳
微山湖畔,摄影爱好者赵迈惊喜地发现,近两年湖区鸟儿变多了:“我发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青头潜鸭,还有许多以前没出现过的鸟儿。”
微山湖之变,折射山东生态文明建设新成效。记者从近日在山东召开的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暨美丽山东建设推进会上获悉,近年来山东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生态修复持续推进,治理体系不断优化,生产生活方式加速转变,岱青海蓝、万物共生的美丽画卷正在齐鲁大地徐徐展开。
图为野生鸟类在生态环境优美的微山湖栖息。新华社记者徐速绘 摄
生态修复,鸟儿回来了
近年来,山东建立起覆盖全域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整体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2022年,山东国控地表水考核断面优良水体比例83%,同比改善5.2个百分点;黄河流域、南四湖流域、小清河干流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首次均达到100%。
流经济南市区的小清河,见证着山东水生态的嬗变。20世纪七八十年代,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导致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小清河,河道垃圾遍布、鱼虾绝迹,水质不断恶化。
“不能让小清河成为百姓心中永远的痛!”济南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肖红说,当地关停搬迁沿河工业企业66家,推动8家涉水企业转型为绿色工厂,从源头减少工业污染排放。
“同时,我们补齐污水处理短板,新建26个污水处理项目,总污水处理能力达209.8万吨/日。”济南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处长李计珍说,如今的小清河水清了,成为市民健身、垂钓、观光的好去处。
如今,黄河口国家公园加快创建,长岛列入国家公园总体布局;滨海湿地3000余公顷、岸线28公里得到整治修复,95.4万公顷海域被划为海洋生态保护红线;胶州湾等地候鸟翔集、栖息越冬,黄河刀鱼、江豚消失多年后重现黄河口……
图为市民在济南市华山湿地公园休闲健身。新华社记者徐速绘 摄
体系优化,生态治理加强制度保障
杨华章是山东东营的一名“生态警长”。他上班第一件事,就是通过指挥大厅13块屏幕和252个监控探头画面,远程巡查1045平方公里的辖区。接着,他穿戴好装备,前往湿地和芦苇荡中巡逻,每天至少3小时。
在东营,像杨华章这样的“生态警长”有219名,守护着沿黄河138公里、滨海464公里生态带和118处城市湿地区域。近年来,山东深化“生态警长”机制,因地制宜打造了一批“生态派出所”“生态警务室”。去年以来,山东省公安机关共侦办污染环境案件402起,非法采矿案683起,非法占用农用地案186起,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等生态资源案件2147起。
2021年4月,山东、河南两省签订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为黄河入鲁水质装上了“安全锁”。按照协议约定,2022年山东向河南兑现生态补偿资金1.26亿元。
图为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色(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郭绪雷 摄
观念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更“绿”了
“生态好了,金山银山也就来了。”山东临沂蒙阴县桃墟镇百泉峪村党支部书记方国明说,“全村人民决心优先守护绿水青山,一条生态富民路便就此铺开。”
2021年,蒙阴县开展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发布了山东首份村级GEP核算报告。经核算,百泉峪村生态产品总价值7270万元,获得整村生态授信4300万元,为生态建设注入了金融“活水”。如今,这个曾靠开采矿石过活的村子,年接待游客达20万人次,村民人均年收入4.2万元。
价值观念的转变,正推动山东各地生产方式绿色转型。
烟台市打造万华工业园余废热低碳清洁供暖等29个应用场景,全市财政绿色采购占比达88%;枣庄市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产品出口增长强劲;威海市海上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项目建设全面开花……
目前,山东305家发电企业完成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配额清缴,累计成交额占全国58%以上。全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8381.8万千瓦,占比达到41.8%;光伏发电装机和新型储能并网规模均居全国前列。“四新”经济投资同比增长10.9%,占全部投资比重达到55.6%。
责编:陈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