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北方人,从小到大已经习惯了秋冬时节草木枯败的景象了,甚至产生了一种全世界都会这样的错觉。直到有一次,冬天坐着火车一路向南。窗外从一眼望不到头的枯黄,渐渐地变成了绿意盎然,到了广州之后,冬天的街头甚至还会有五颜六色的鲜花开放。当时的心情也不由自主地明亮了起来。 

这些植物传递出的生机勃勃的能量,会不知不觉地感染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几年,回归自然这个潮流正在年轻人间悄然盛行。帐篷、天幕等户外装备的销售量在逐年攀升。每到春、夏、秋三季,周末如果气候宜人,我们总会在公园的草坪上看到野餐、休憩的年轻人。 

即使是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已经比较寒冷的冬季,年轻人亲近自然的脚步也没有停下。一位网友发帖说:“无意间走入永定河休闲森林公园,收获了意外的惊喜。虽已入冬,但公园里还是色彩斑斓,疫情严峻的日子里,戴上耳机,自由地走一走也是种慰藉。且停且望且随风,且行且看且从容。” 

过去年轻人相约见面,可能会去逛商场、下馆子,现在更多人开始相约去野餐、去徒步、去爬山、去露营。或许是因为生活、工作的压力太大,这些年轻人在大自然的微风中、在花草鸟虫的环绕下,不自觉地获得了由内而外的放松。哪怕是坐在石头上,闭着眼睛发会儿呆,身体仿佛都变得轻盈了一些。 

80后作家蚊滋滋和长角羚不再满足于偶尔邂逅田野,而是选择生活在田野之中。他们在京郊地区过了七年自耕自食的田野生活,养了200多只鸡、30只羊、5只鹅、3只兔,还有2只猫和5条狗,以及十几亩的农田、果园。

人是自然的产物。在数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人类依托着自然之力不断生长,此后又衍生出人类文明。人类对自然的依赖是写在基因里的。当代年轻人成长于物质文明丰富的时代,当不再有温饱之困时,他们会更多地聚焦于自己的精神需求。那份写进基因里的对大自然的渴望,也许就是在这时浮现出来。

除了走出去,拥抱身边的绿树花草,他们还要把自然“请”进自己的家里。现在,有不少年轻人开始热衷园艺,将家里可能只有1平方米的阳台打造成一个小花园。在一些聚集着年轻用户的社交平台,也有不少博主分享园艺经验。 

一位独居的年轻人曾在网上分享植物对他的特殊意义。他在家里养了非常多植物,有些是比较娇贵的月季,他还给这些植物起了名字,当工作、生活遇到困难时,他会和这些植物聊天。这位年轻人是位抑郁症患者,植物给了他非常多的陪伴。在他最难熬的时候,月季热烈绽放的花朵,给了他生命的希望。 

过去三年,因为疫情,有些年轻人被封控在家里。可能正是家里那盆不慌不忙、按期生长的植物陪他们度过了一段艰难的时光。有时候,人类把过多注意力放在了追求生命的各种意义上,反而忽视了生命最基本的诉求——活着。大道至简,这些植物的存在,时刻提醒着人们:别被各种浮华的事物迷了双眼,要懂得回归生命的本质。 

是啊,像这些植物一样,努力地向上生长,认真地活着,应该就是生命最灿烂的姿态了吧。

作者:刘昶荣

责编:秦雅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