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近几日的傍晚时分,当你漫步在大黑河郊野公园的河畔时,你会不会想起这句诗中的场景呢?9月23日,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6个节气——秋分,这一天昼夜等长十分难得,此时的田野大地上,金黄色将逐渐取代绿色成为秋日的主色调,每个人的脸上,也将因为丰收的欢愉而挂满笑容……

昼夜同长秋分至

在二十四节气中,秋分是让强迫症人群最为满意的节气之一,因为在秋分这一天,昼夜等长。秋分的这一特点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就有记载:“秋分,八月中。解见春分。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同时,在《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也提到:“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按照节气规律,古人将每个节气分为三候,每一候为5天,秋分三侯为: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通过这三候的进阶变化,也反应出秋分节气15天当中的气温变化。“秋分日一般在公历9月23日前后,这时,太阳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全球各地(两极除外)都是昼夜平分,此后阳光直射位置更向南移,北半球渐趋昼短夜长,气温降低。”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草原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海荣表示,在中国传统社会里,昼夜等长、寒暑均平是个极为难得的时间,阴阳的协调象征着身体的健康、生活的和谐和社会的安宁。

满心欢愉迎丰收

“一场秋雨一场寒”“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秋分时节,天气悄然发生着变化,气温逐渐降低,雨水减少,阵阵秋风带来越来越明显的凉意。王海荣表示,内蒙古入秋比较早,而到了秋分节气就要开始见风霜了,所以在内蒙古地区也有“秋分前后有风霜”的说法。近日的气温走向也证明了这个说法,经过19日和21日的两次降雨带来了两轮降温,市民已经穿上了秋裤。据呼和浩特市气象局消息,23日早上,武川及沿山最低气温0℃,将有霜冻;呼市其余地区3℃左右,将有轻霜冻。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在降温的同时,人们最盼望的丰收时刻也终于来临。我国自2018年起,将每年的秋分日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今年9月19日,由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主办,呼和浩特市农牧局等单位承办的“庆丰收、迎盛会”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庆祝活动在赛罕区金河镇曙光村举行。主会场周边的五谷丰登展呈区、“全区乡村振兴庆丰收”成果展区、农牧优品金秋消费区、乡村美食品鉴区等等,能看到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欣欣向荣,也展现了农民丰收的喜悦与幸福生活。参加活动的于先生说,在线下销售展区,他看到了呼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乌兰察布市部分旗县粮食蔬菜及瓜果肉蛋等多样化的特色农产品展销区,特色农产品特别多。“现场的南瓜搬运小游戏挺有意思,南瓜的个头特别大,丰收的感觉真好!”于先生说。

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当然少不了传统的民俗活动来助兴,最为大众熟知的就是“秋分到,蛋儿俏”的说法,指的是在秋分这天,民间有“竖蛋”的习俗。在秋分时节,人们会选择刚生下四五天、且光滑匀称的新鲜鸡蛋,然后轻轻地将鸡蛋竖立在桌子上,这就是立秋“竖蛋”习俗。首府的多所学校也会在相应的节日举办类似的活动,孩子们还会将鸡蛋涂上好看的图案与花纹,相互比拼竖蛋技巧。

顺时而食解秋燥

民以食为天,每到一个特殊的节点,中国人总要用独特的饮食来增添节日的仪式感。随着大众健康意识的提高,如何顺应季节、天气的规律饮食也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在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的食堂和综合楼,就张贴着原创节气海报《二十四节气营养食材推荐》,上面写有应季食材,包括食用方法和保健功效。据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农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史培介绍,海报内容由该研究所的科技人员原创,推荐应季的营养食材、传播中国“顺时而食”的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展现了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内涵和美好寓意。

节气海报《二十四节气营养食材推荐》的秋分海报中,推荐的食材有螃蟹、胡萝卜和山楂。这几种食材大家都不陌生,因为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如今在中秋前后吃螃蟹似乎也成为了呼市人的一种新时尚。金秋九月,身体感知除了天气渐凉外,也因为干燥而有秋燥的感觉。据负责“秋分”节气海报内容的王莉梅介绍,胡萝卜生吃清热生津、凉血止血、化痰止咳,熟吃则偏于益脾和胃、消食下气。此外,秋季养生宜适当多吃酸性食物,吃山楂可以消食化积、散淤生津,还有增强食欲、改善睡眠、保持骨和血中钙恒定、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

推荐内容